昆明加快滇池会展中心配套项目建设 全力备战南博会

09.06.2015  10:56

昆明市加快滇池会展中心配套项目建设和相关筹备工作,全力备战南博会

付出艰辛 收获未来

花团锦簇迎盛会

清洁卫生

美化环境

核心速读

在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召开之际,昆明市各项筹备工作进入了临战冲刺阶段。

南博会汇聚26家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500强企业,包括南亚8国、东盟10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它的成功举办是云南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云南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要求的一次重大实践。同时,本届南博会将移师全新建设启用的滇池会展中心,必将为南博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奠定基础,也体现了东道主坚定走出去的信心与气势。

在昆明举行南博会,既事关云南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更与昆明城市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与每一名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滇池会展中心配套项目建设以及相关筹备工作,昆明全力以赴。

其实,一座美丽城市与一场盛大会展相约,“我们为南博会奉献什么?南博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这样的深入思考远远不止于此,这样的创新作为也远远不能止步。

靠担当凝聚攻坚克难力量

搞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十多年,这样艰辛的工程头一次遇到。”5月28日,昆明市提前完成配套项目建设工程后的第3天,在昆明市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昆明市住建局副局长刘鲁终于有空回过头去看看这一年走过的路。

实际上,这样的说法记者从半年前参与会展中心采访就已经听到过。

在建设配套工程和筹备工作进程中,筹办者和建设者们是掐着指头按天计算他们的工作日。

只争朝夕,从一开始是这样,现如今还是这样。

自我加压,事不畏难,是因为一个承诺:配合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打一个漂亮仗,是昆明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

在半年时间以内完成“8路、3河、2水、1电”等滇池会展中心配套项目,这背后是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可贵精神。

我们作为建设主战场、会展主阵地,肩负着双重任务、双重压力,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借口,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坚决把承担的任务履行好、完成好。”市县领导在动员会上说。

从市到区举行“保南博百日会战”誓师会上,动员讲话铿锵有力,全市干部用苦战200多个日日夜夜予以回答。

许多建设者和筹办者都提到,在这次建设大会战中,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人感动。滇池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包括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是近年来在昆明市建设规模空前的重大项目,拆迁量大、工程量大,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理解。例如飞虎大道和官3号路连接项目建设需要拆迁60万平方米,涉及官渡区两个办事处、263户居民,这项工作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2月10日全部拆迁完毕,刘鲁说,这是他从事市政重大工程建设10多年间遇到的第一次。

这就是责任与担当。在时间紧、任务重、征地拆迁压力大的情况下,昆明市完成征地拆迁150余万平方米,确保了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顺利推进、如期投用。截至5月25日,昆明市承担的“8路、3河、2水、1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场馆配套的水电气、地下管网、防涝防洪基础设施等市政工程,已按期完工并交付使用。

飞虎大道是昆明市最新规划的城市中轴线道路,大道南段是连接会展中心的3条主干道之一,也是这次昆明市承担最重的项目工程内容。承建飞虎大道南段的中交二航局是央企,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项目部有效施工时间只有3个半月的挑战,项目部生产经理沈学军告诉记者,自开工以来,所有员工取消休息日,全部铆足干劲抢进度、保通车。施工强度最大的3月份,一个月就完成投资4.1亿元,刷新了中交二航局的单月产值纪录,每天同时作业的有260多台(套)专业大型机械、1000多辆渣土车以及4000多名工人。项目从去年开工到5月25日竣工,对所有员工采取半军事化管理,连春节都是在工地上过,有的夜班工作者连着1个月都没见过太阳……

一切为了南博会,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建设大军,每个攻坚团队都是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昆明市干部群众倾情投入,参与滇池会展中心建设和配套服务,展示了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更重要的是重塑城市责任感和使命感。

靠责任追求项目臻善卓越

6月2日,南亚东南亚国家主流媒体“走进彩云南”大型采访团专门乘坐大巴车绕行参观滇池会展中心。

当看到滇池会展中心以孔雀开屏状优美身姿出现,以及被称为“昆明最美最宽入滇景观河”的虾坝河绕馆而过,外媒记者纷纷称赞“恢弘大气!”“真漂亮!”“这样的展馆是昆明的骄傲!

穿过环湖东路上长约7公里的滇池东岸生态景观带时,细致的马来西亚记者郭秋香一边赞叹这里景色美如画,同时也发出疑问“为什么每一棵玉兰树要架上四根木支架?”当得知这是为了防止滇池东南风吹歪树时,她非常欣赏这座城市对花草树木用心珍惜呵护的态度。

6月12日,世界各地的参展客商举足迈进滇池会展中心片区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这种用心和诚意。在筹建相关配套设施过程中,昆明市不断彰显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

施工时间集中、多个项目交叉、各种问题重叠,这是我从事住建工作10多年以来都未曾遇见的。”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鲁说,举一个例子,修建飞虎大道和官3号路时,一个月内要外运渣土80万方,同时还要拉进路基材料34万方,如此大的装载和运输量对城市卫生、交通等综合管理是莫大的考验。“当时我们困难到什么份上,几乎都要采取允许施工车辆上高速的方案了!”刘鲁感慨万分。项目指挥部把科学统筹协调放在首位,梳理排列困难问题,每一问题都有市级领导牵头和地方协调组、督查组共同协调解决,他们大胆将小清河河道作为配套工程渣土和材料运输临时施工便道,通过昼夜分工、错峰调配,做到综合设施利用效率最优化,各条道路完成的同时,也确保了公共管线、排水、路灯、绿化、消防、环卫交通设施等同步实施,最终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程。

滇池东岸片区是昆明水网交织最为密集的地区,共有5条河流穿过,滇池会展中心项目所有建设队伍都遇到共同问题——“草煤土”固桩难的矛盾。睿城公司承建的虾坝河和官243号路曾经遇到一次险情,243号道路桩基在打桩过程中,竟然产生“飘移”,路基也产生了10到15厘米宽的裂缝。发现这个问题是16时,18时就召开专家会议,凌晨2点最终拍板定方案,采用行抗滑桩处理。在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时增设1层钢塑土工格栅,并用U型钉双向锚固,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处理,解决了这个难题。睿城公司项目经理陈鹏还记得发生事故时的紧张气氛,如果按照常规程序等测试后再进行处理,漂移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陈鹏说:“软基处理我们也有常规处理措施,但是滇池会展中心配套项目举足轻重,我们必须把自己积蓄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靠真诚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妈妈,南博会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它服务?

南博会是我们昆明的一次盛会,它将为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带来很大变化。那是我们每个昆明人的荣耀和自豪,所以要服务好它……”在昆明市西昌路弥勒寺红灯路口,5岁小男孩指着一蓝色广告牌跟妈妈对话。

南博会在昆明举办,以及滇池会展中心建设令滇池东岸获得了发展的新空间,从产业布局调整到区域城市功能丰富,昆明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加舒展。

然而,这还不是南博会带给昆明最大的实惠。南博会志愿者严伟每到周五就到社区参加城乡清洁活动,他告诉记者:“我们工作在昆明,生活在昆明,热爱这座城市,就要齐心协力成就城市的光荣和梦想,投身南博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在筹办南博会的过程中,激发这座城市市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为重要。

最近几日,除了南博会会展中心周边几条道路一天一个变化以外,昆明市大街小巷整洁干净,设施焕然一新。经过北京路、人民路、东风路、环城路等主要城市道路,都有洗路车、洒水车、护栏清洗车在工作,将路面、交通隔离栏冲洗得十分干净,也让夏日的城市清凉了不少。

各县区、开发(度假)区和市级各部门也以“城乡清洁工程”为抓手,把网格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以环卫清洁保洁为引领,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违法违规设置户外广告、布标布幔、各类亭棚、施工围挡,城市道路破损、路面清洁不彻底,占道经营,“门前三包”不落实,渣土运输泼洒,乱贴乱发小广告,农贸市场周边乱象、临违建筑和流浪乞讨等行为。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以会展中心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做到园林景观协调互补、绿化美化相得益彰。长期居住城中村的丁慧琼切身感受到:“一出门就是最美丽的市区,变化太大了,看着心里都乐呵。

志愿者林妙君也感受到另一种变化:“我发现,很多昆明市民已经有了热情的主人风范。

林妙君是昆明团市委西部计划志愿者、南博会城市志愿者。她认为昆明城市新风貌、新形象、新内涵要由过硬的基础设施、繁荣的城市经济承载,更多是通过每一个普通市民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

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娟认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大到城市理念、城市文化,小到市容市貌、市民举止,从观念上到行动上正在加快与国际化接轨。

记者 雍明虹 浦美玲/文 杨峥/图 (云南日报)

>>>点击进入南博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