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到畹町之血色记忆,不能忘却

27.08.2015  18:40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不是刻板的教科书,是有生命、有颜色的,把思绪停泊在20世纪40年代的云南,那里一寸山河一寸血。


近日中新社云南分社开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昆明到畹町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在一系列的采访和资料收集中,新闻君似乎听到了怒吼声,看到了那段慷慨激昂的血色历史。

 

这段历史,让人看到热血满腔。

飞虎队、中国远征军、南侨机工,这几个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是用热血染红的光荣称谓。

最具传奇色彩的云南抗战记忆——飞虎队

 


抗日战争期间,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上空,展开过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空战。美退役军官陈纳德于1941年8月成立援华志愿队,以“飞虎”为队徽,故称“飞虎队”。他们在半年时间里以昆明为基地共击落日机272架,炸毁地面飞机225架,成功的阻止了入寇的空袭,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最慷慨悲歌的征程——中国远征军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志愿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未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理事3年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

最爱国无私的华侨团体——南侨机工

 


抗战时期,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技工人员,在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了“南洋华侨技工回国服务团”。共3000余人放弃海外相对优越的生活,从各个地区分9批先后回到了祖国。他们回国后,主要从事滇缅公路的运输和汽车修理等工作,为支援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段历史,让人看到血火战争。

在这片热土上,抗战遗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唤醒我们抗战记忆的根本载体。

云南来凤山抗战遗址:安静祥和背后的血雨腥风


8月14日,中新社云南分社小队,在曾经千疮百孔的来凤山。


下午3点左右,茂密的树林里阳光散落,一位老者悠闲的自弹自唱,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游玩。若不是山门前的一块写有“滇西抗日主战场”的告示牌,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战。跟随保山市博物馆研究员李枝彩的脚步,在茂密的丛林间,一个个战壕、弹坑、地堡显现眼前。从2014年11月开始,腾冲县启动了来凤山抗战遗址清理工作,此次共清理出日军阵地四个;远征军三条进攻壕和远征军七个区域的端末作业坑;美军飞机大小炸弹坑等。同时,还清理出子弹、弹壳、炸弹等。


如今,随着战地遗迹的清理,来凤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森林公园,保存完整的抗战遗址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当年腾冲战役的惨烈。现在,腾冲人走上来凤山也不仅仅为了休闲散步,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后人,曾经这座山上烟火弥漫的岁月。

南侨机工后代:守护纪念碑,追寻父亲足迹


8月26日,中新社云南分社小队,在边城畹町。


72岁的叶晓东这些天非常忙碌,在他住的小城畹町,南侨机工纪念馆正在加紧做收尾工作,“马上就要开馆了,不少南侨机工的后代都要来呢”。


畹町位于云南瑞丽,与缅甸接壤。这座小城竖立着一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叶晓东已经在这里做了10年的守碑人,每当有人来此,他一定会为人们讲述南侨机工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父亲,陈团圆。”叶晓东指着纪念碑后面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石墙上近3000名机工的其中一个,一字一顿念出父亲的名字。


我父亲是华侨先锋一大队的,驻在芒市。他们担负的任务就是从缅甸把抗战物资运到芒市,然后再拉到各个抗日战场,听他们讲我父亲还直接跑到重庆过呢。”叶晓东的父亲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侨,二十多岁时加入南侨机工队伍回到祖国,驾驶着车辆冒着炸弹在身边爆炸的危险沿着崎岖的公路,从缅甸把军用物资和生活物资运输到云南。


回忆起父亲,叶晓东唏嘘不已。他也曾试图去父亲遇难的地方寻找遗骨,但没有找到。“现在只能在这里给他和他的弟兄们守碑,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为祖国做出过贡献。

云南抗战遗址数以千计

 


8月27日,新闻君在昆明搜集抗战报道,一则“云南抗战遗址数以千计”的消息吸引了新闻君的视线:


近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正式公布,我省共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松山战役旧址、抗战胜利纪念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和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5处入选。


去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里,腾冲国殇墓园、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赫然在列。


从这些来看,云南国家级抗战遗址目前只有以上几处。而对于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蔡正发来说,云南的抗战遗址可以上升为国家级标准的则远远不止此数,“如果不考虑级别,可数以千计。


云南每一个县、每一个民族、士农工商学各行各业都在民族危亡关头倾尽了全力。”蔡正发说,在云南留存的无数遗址,沉默又完美地诠释了抗战名言:“地不分南北西东,人不分男女老幼,除了汉奸,人人都尽了抗战守土之责。

 

这段历史,让人看到流血岁月。

抗战殉国的云南将军,他们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是我们云南的骄傲!

陈钟书 不打败日寇决不回家

 


陈钟书,1891年出生,安宁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抗战时任第60军183师542旅少将旅长,1938年4月24日在台儿庄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钟书对家人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严家训 不为升官只为报国

 


严家训,字诲诚,1898年出生于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少将。抗战爆发时他是龙云卫队的队长,多次请缨上前线抗日。当时龙云非常看重严家训,他对严家训说:“少将一般都是旅长,但旅长都满员了。难道一个团长你也要上前线吗?你还是不要去了,留在我身边也是对国家的贡献。”严家训说:“我是去打日本人,又不是为了升官。


1938年4月21日,60军所辖3个师12个团共4万余人到达台儿庄,受命布防二线。自4月22日战役开始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团官兵英勇杀敌。4月28日,严家训在战壕巡视指挥时,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寸性奇 令日军胆寒的中国战神


寸性奇1895年出生于腾冲县城关镇二街(四保街),少将(1942年6月追晋中将)。1939年12月,寸性奇在中条山小岭阵地争夺战中,亲自指挥作战,血战9昼夜不下火线,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联队长重松受重伤,击毙日军3000余人。1940年,日军在《冬季作战教训》中检讨小岭战役惨败时称:“皆因中国军第3军战力顽强和机动果敢,皇军不能把握战机所致。


1941年,日军第36师团37师重兵进攻第3军12师。在张家坪,寸性奇指挥伏击,击毙日军少田胜少将,在整个战区中国军队处于劣势,但寸性奇仍能在战役困局中,率部歼灭日军227联队主力。第3军顽强战力尤其令日军惧怕,而日军在13次进攻中条山失败之际,更畏称寸性奇为“中国战神”。

唐淮源 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唐淮源(1886~1941),云南江川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41年中条山会战被日寇围困不得脱身,于山西夏县自杀,壮烈殉国。唐淮源曾豪言:“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3军开其端。


关于老军长的爱国情结从两段手书中能窥见一斑。


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唐淮源将军于母去逝后


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于殉国前

 

王甲本 硬仗将军与敌肉搏壮烈殉国

 


王甲本,字立基,曲靖富源人,第79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


抗战爆发后,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1944年的长衡会战,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22场会战中,王甲本总共经历了9场和日寇殊死搏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他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著受奖,王甲本得到“硬仗将军”的光荣称号,获得“云麾勋章”。

尉迟毓鸣 浴血奋战掩护部队转移


抗战初期在河北阵亡的尉迟毓鸣,是滇军老3军的少将副旅长,此前有资料称其为山西朔州人,但最近被考证出来是云南新平人。


抗日战争爆发,尉迟毓鸣担任陆军第3军7师第21旅少将副旅长兼第41团团长,奉令增援河北涿州阻敌,经保定董村突遇敌袭,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终完成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伤重殉国,年仅33岁。

结语

回望历史,面对未来,一种激越而凝重的血液仍在我们心中流淌。对于抗战的血色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也不敢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