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出台举措解决融资难融资贵

22.01.2015  11:41

      两会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为昆明民营经济发展书写了精彩一章,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1700亿元,增长8%。

        作为昆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战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成为昆明在滇中经济圈城市一体化进程中启动“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动力源。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昆明民营企业家们还是面临诸多难题、挑战,亟须政府的引导、帮扶。

        一直以来,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都会面临“融资难、拿地拿、审批难。”三大难题。“我的企业要做物流平台,拿到土地审批更加困难,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非常期待政府能够为我们切实解决一些困难”福建商人苏承爽说。

        政协委员钱晓燕认为,现在省市一级下发优惠、扶持政策文件时留给企业准备时间太少,“材料往往要准备一周才够,但我们拿到文件的时候有时只有三天就到截止日了。”

        套用民营企业经营者们常说的一句话:“民企好比是在一道玻璃门后求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真要穿过‘玻璃门’走出去,并不容易。”

        困扰着昆明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玻璃门”该如何打破?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释放发展活力,与民营企业家一道,解决这一“透明”障碍。

        打破机制瓶颈

        为民营企业发展“除障碍”

        早在2012年,昆明就打响了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决定在市场准入上对民营经济全面放开,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对民营经济一视同仁。针对用地难、融资难问题,昆明要求各县(市)区统筹安排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用地,各类产业园区要为民营企业发展预留用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和抵(质)押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的互保互助担保体系等。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昆明就下发了《关于支持外引内培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若干意见》,按“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在2013年,又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别从金融、财税、就业、土地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支持,此外,昆明为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工作,还专门成立了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诸多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出台,扫清了障碍,进一步释放了民营经济活力。

        与社会资本“握手”

        为民营经济发展“腾空间”

        对于许多民营企业家而言,眼下正是他们发展的“黄金时代”。

        去年11月,昆明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划定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五类共计80个项目,并明确了七项基本政策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昆明也向广大民营企业家作出承诺:所有“非禁”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建设、医药、教育、文化、卫生、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且,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对所有经济主体公开透明,不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云南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原所长张丽华分析,昆明此番推出的项目合作模式包括合资、融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意图吸引千亿社会资本进入,并从特许经营、价格调控、资金补助、融资支持、资源配置、土地供应、项目审批7个方面给予社会资本支持。

        这引入社会投资人的80个项目一经公布,立即吸引了众多社会投资人。20多天后,2个项目确定了投资人,9个项目已基本确定投资人。未来,社会资本、民营经济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加大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建议、提案。

        政协委员尹元江提交了《关于昆明大力发展康复医疗为龙头养生养老为配套的养老地产建议》。民营企业投资医疗和养老事业的政策优惠要与国有医院投资建设的政策一视同仁,政府也要协助民营企业积极争取金融企业融资和优惠利率的支持,并允许纳入医保。“一开始的时候政府搞试点、摸经验,先选择有条件并拥有医疗资源的地区开始发展。”他建议。

        力推金融创新

        引导解决发展“融资难”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一直是阻碍昆明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鼓励和引导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用足用好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在政协分组协商讨论会上,副市长杨勇明透露,昆明即将落地五块金融牌照,打通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当前,昆明已经出台举措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一是搭建多元民间投资阳光平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二是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三是建立市级融资担保平台,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方式;四是通过各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有消息显示,目前昆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平均约为16%,而一旦有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以及融资平台渠道,这一成本有望降至10%左右。

        昆明市金融办主任左晖介绍,昆明将着力构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等多门类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谋划好“一园两片”联动发展,加快金融一网五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行动。

        眼下,昆明民营经济有了更便捷的准入、审批流程,更开放的投资空间,市委、市政府通过多年的努力为民营企业家们打破审批、融资、拿地等环节中的一些“玻璃门”。对于昆明的民营企业来讲,2015年,就是他们发展的“春天”!(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