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关于讲武堂的12段私人记忆

18.05.2016  12:25

云南陆军讲武堂,昆明的地标建筑之一。 记者资渔/摄

云南陆军讲武堂全貌。 记者资渔/摄

对于讲武堂,胡绍祖感情极深。他把这里视为先辈的家。 记者资渔/摄

吴全文负责安保工作,也会义务为游客讲解“讲武堂故事”。 记者资渔/摄

金祖英在讲解“讲武堂历史”的时候充满激情。 记者资渔/摄

    5月17日,翠湖西路,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早晨7点的朝阳照亮黄色照壁之前,讲武堂已经在鸟儿的鸣叫声中醒来。这座在1909年至1935年培养学员9000余人的军事学校,已在80年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07年的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今天的讲武堂,带着闲适、激情,以及追思、凝重的表情,成为昆明这座城市完整记忆的一部分。

     人的照片

    胡绍祖和“云南滇军抗战研究会”在讲武堂北楼,有一间属于他们的办公室。研究会的成员大多是讲武堂官兵的后人。

    翠湖西路22号,对胡绍祖意义非凡。这里是他的祖父和父亲投笔从戎的起点——他的祖父胡瑛,是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三期学员;他的父亲胡以钦是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第14期学员。所以他觉得,到讲武堂,就是回家。

    当他走上“护国桥”,归属感尤为明显。护国桥这头有自己的祖父与朱德的合影;护国桥那头,有祖父的单人照。

    合影照片里有9个人,穿着马褂套长衫。5月14日下午,胡绍祖带来相同的照片,只是尺寸很小,上面写着“1921年朱德同志在云南任警察厅长时,跟滇军部分将领合影”。

    照片里,朱德坐在前排中央,双手环抱胸前,胡瑛朝右坐着,翘着腿。这张照片问世后的次年,朱德便离开了云南。

    照片是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辛亥馆复印而来。1982年,胡绍祖的姐姐胡梅影对着照片里的胡瑛泪流满面。当时博物馆寄来这张照片,请胡绍祖的父亲胡以钦提供照片信息——他们除了朱德,谁都不认得。

    胡以钦1938年离开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报考了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设在昆明原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内)。面试当天,胡以钦要给朋友当傧相,穿着西装,油头粉面地走进讲武堂。

    父子俩都曾住在北楼,现在胡绍祖和“云南滇军抗战研究会”在北楼也有一间属于他们的办公室,研究会的成员大多是讲武堂官兵的后人。

    张文清也在北楼,这是她在讲武堂的第18年。她第一次见讲武堂是在1989年,亲眼看着操场上随意摆置的“少年宫”逐渐搬离,东门广场上灰不溜秋的农业厅宿舍拆除,看着这座楼板通着洞、楼道里飘着煤味的走马转角楼变成今日庄重的模样。

    2006年,张文清曾在半个月里,从昆明飞沈阳,然后一路南下,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扛着两公斤重的摄像机,跑了30多个博物馆。3年后,2009年,讲武堂成立的第100周年,这个展览占地2600平方米、投资700多万元、筹备3年的“百年军校,将帅摇篮”展览终于展出。

    张文清甚至觉得,这个展览于讲武堂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她隐约有种自豪感,因为她不光是见证者,也是塑造者。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