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公交集团:让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更便捷

22.01.2015  11:41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是一项惠及全民的民心工程,更是推进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公交集团)砥砺前行,在原有普通(常规)公交、城乡公交的基础上,昆明公交集团创新推出定制、接驳、“六区”等15种营运模式,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这无疑是昆明公交集团服务为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出行服务的最好诠释。

        困局

        “最后一公里”怎么走?

        “菊花村,5元,还差一位。”“上车就走,送你到家门口,价钱好商量……”以前,在呈贡大学城,总会听到“黑车”司机们这样扯着嗓门招揽乘客。

        下车后,总得走或远或近的一段路,才能到达单位或家门口,若是遇到“桑拿天”或下雨天,或是提着重物,这一两公里可真能难倒不少人。走路太远,打车太贵,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这段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轨道交通的发展、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昔日撑主力的公交逐渐往“最后一公里”方向进化。其实,昆明公交运营网络日臻完善,然而指望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对于不少市民而言,仍然是一个梦。

        公共交通在城市功能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建轨道交通、优化公交线网、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先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让私家车主愿意选择公共交通来出行,已经成为缓解拥堵这一“城市病”的主要途径。

        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昆明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而随着城市中心区居民向城市周边的不断迁移以及落成于非主干道新建小区的增加,如何解决这部分市民家到公交站、公交站到地铁站的接驳,成为时下昆明公共交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地铁1、2号线和6号线首期工程试运营的同时,怎样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政策,贯彻“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的服务理念?这是摆在昆明公交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破解

        “六区”“五小”创新营运新模式

        市委书记高劲松率队调研全市综合交通建设时要求,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要突出“公交优先”,调整优化线网布局,推进“提速增容”,加快场站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不断提升公交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切实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打造经济舒适、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即便公交网络绵延上千公里,如果最后一公里存在盲区,便民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如同足球比赛,攻势再猛,临门一脚腿软就会前功尽弃。”昆明公交集团总经理高永生这样举例。高永生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如今大众出行需求已从“走得了”升级为“走得好”,要吸引市民首选公交,关键是提高公交出行的竞争力,使其无论从经济性、舒适性还是便捷程度上,都高出小汽车一筹。

        高永生的观点,得到了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苗献军和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及广大干部员工的一致认可。

        “Z52路、Z53路公交车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学校2万多名师生的出行。”云南大学副校长刘晓江在云大(呈贡校区)校园巴士开通时坦言,校园巴士开通之前,学校虽开通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直达校本部(一二一大街)的直达交通车,但难以满足师生的个性化出行,师生需要到大学城地铁站、新螺蛳湾、小西门等地方中途下车就不方便。并且,由于学校内没有摆渡车,从余味堂(梓苑)到校医院只能靠步行,学生出行也很不便。

        校园巴士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各高校师生的出行,也可以解决校园门口“黑车”拉客给师生们出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除云南大学外,为解决昆明主城区各高校师生出行难的问题,昆明公交集团2014年7月1日起主动与各高校对接,陆续组织开展公交车进校园活动,现已在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等8所高校开通了10条校园巴士线路。

        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昆明公交集团从细微入手。2014年,昆明公交集团对内推行“效益考核制”改革,成立营运线网管理中心和营运数据统计分析中心,实现控公里、降成本。对外积极扩宽公交服务市场,优化线网布局,把目光聚焦到校区、厂区、社区、园区、景区、商业区等“六区”公交覆盖空白区域,采取“小车型、小线路、小距离、小区域、小调度”等“五小”举措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到“公交接地气、市民很欢迎”。截至11月底,共优化调整线路87条,新开线路57条;增加空港经济区、呈贡新区、大学城和经开区等区域公交线网密度,在呈贡新区布设公交线路47条;开通直达公交34条,城市观光旅游专线1条,学生专线2条;建成雨花公交停车保养场、信息产业基地车场。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除线路优化布局外,未来昆明公交还将做到两降低,即降低广大市民的出行成本,降低公交车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市民出行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跨越

        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

        翻开昆明公交的各项便民举措,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早在2012年,昆明公交集团新一任班子针对“体制机制”、“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员工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听取市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及公司各基层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保稳定、促发展、抓经验、增效益”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制定出台10个涵盖机构设置、营运生产、职责职能、科技信息、企业文化、资源管理、廉政建设、招投标管理以及员工待遇等多方面内容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通过抓生产、抓营运;抓制度创新、抓干部管理,公司在企业改革、员工稳定、安全营运、优质服务、三产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品质筑就经典,成功缘于实干。2013年,经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昆明公交集团又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概括为“12345”。即:明确一个目标:全国一流、西部领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在不断优化调整公交三级线网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后,针对不同客流需求,大胆创新,探索新的营运、服务模式,为乘客提供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公交出行服务:GPS智能调度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管理科技化、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相继开通昆明火车站至北部客运站的夜班车,主城至新机场的快线巴士,世纪城小区的免费社区巴士,推行公交定制服务,大力发展包车服务。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国资委和市交运局的指导帮助下,昆明公交集团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稳主业、强三产”的工作方针,上下齐心协力,坚持稳中求进,奋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各项生产营运都跨越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昆明公交集团共有营运线路390余条,公交线路净网长1600公里,营运车辆在5000台左右,每天在道路上面跑的公交的趟次是25000趟次,车次在5万多车次,每天客运量在210万人次。运力的承载范围可以到300万或320万人次,配备的运力完全能满足市民的乘车需求。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关之年,昆明公交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稳主业、强三产、严管理、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出行服务而努力奋斗!(昆明日报 记者陈健 赵志海 王玉堃 杨官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