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昆明交上出彩成绩单 再创发展新辉煌

25.09.2017  08:56

滇池水质大幅改善 记者赵伟/摄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8%……昆明迈入经济迅速跃升的快车道。

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建成通车,长水国际机场成为国家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轨道交通形成“”字型骨架……昆明成为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滇池水质甩掉劣Ⅴ类的帽子……昆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投入使用……昆明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五年耕耘、砥砺奋进,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据和成绩让昆明的发展和变化跃然纸上。

五年来,这座城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向着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昆明的新要求、新定位、新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抓落实,奋力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交上了一份出彩成绩单,书写出华彩篇章。

砥砺前行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发展中的昆明 记者周密/摄

2016年12月14日,冬日的昆明,温暖如春、人鸥欢畅,2016昆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举行,《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健康产业发达、健康服务完善、健康品牌靓丽、健康文化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健康之城。

随着大健康旗帜的高高举起,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宝相健康产业园、智者山丘等一批大健康项目开工建设,创造了大健康事业发展的“昆明速度”。

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牢记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火车头的重要嘱托,昆明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强市,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思路,举全市之力发展“188”重点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

五年来,新型工业化发展迅速,昆明培育了近5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云南白药、云内动力等企业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不断发展壮大,呈贡信息产业园、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加快推进,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优必选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工业大发展,农业也不差。聚力打好“菜花牌”,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昆明高原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为昆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市GDP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从1875亿元增加至3920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72亿元增加至2310亿元,年均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18亿元增加至530亿元,年均增长10.8%。

这组数据,承载着昆明跨越发展的成就。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

五年来,昆明扎实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全面深化河长制,滇池流域截污体系基本建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成通水。通过不懈努力,滇池成功甩掉了劣Ⅴ类的帽子,滇池水质20年来最好,3600公顷湖滨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

这只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一幅波澜壮阔的昆明画卷渐次铺展。

五年来,昆明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强化基础支撑,突出精细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让昆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美,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随着万达广场、同德广场、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城市新地标的出现,晋宁撤县设区、呈贡新城迅速崛起,草海、巫家坝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更标志着昆明区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绕城高速内环实现闭合,昆武、呈澄、黄马、武易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昆明高速公路里程达680公里,比2011年增加100公里;14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里程达644公里;地铁1、2号线首期、3号线、6号线(一期)等建成运营,形成“”字型骨架,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8.76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正与城市发展同步提升。

作为世界春城花都,还决定了昆明对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的要求必然高于一般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5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五年来,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已经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

斗南花卉市场 记者李海曦/摄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5年1月,在云南和昆明的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考察期间,习总书记还专门到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南站进行实地考察。

今年1月5日,在习总书记考察云南两周年之际,昆明迈入高铁时代。而就在高铁开通前不久的2016年12月13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陆路与航空联合发力,推动昆明联接国内、连通国际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通道加快建设,向着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快速前行。

昆明要跨越,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开放促进发展,找准在国家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区域竞争的主动。为此,编制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推动形成助力滇中、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下转2版)

新闻特写

安宁工业园成全省首个“千亿级”园区

从零起步的安宁工业园区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爆发出巨大的累积效应,从“0”到“1000亿”,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也实现全省千亿级园区零的突破。

千亿级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体现和风向标,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聚人才、促进就业、提升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区域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产业园区、重点区(市)县经济发展实现率先“跳起摸高”,表明工业经济和园区经济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发展结构得到优化、内涵和质量得到提升。

提起云天化集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家复合化肥生产企业,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云天化集团已走上转型之路。

2013年4月,昆明云天化纽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综合产业中又多了一个“膜法师”——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锂电池隔膜产品已销往西南、华东、华中、华南市场。

在安宁工业园区,像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很多。目前已成功引进武钢集团草铺390万吨钢铁项目等一批百亿元以上项目,成功引进菲尔特环保科技、东方雨虹、泊尔恒生物制药、三鑫医疗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已经形成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2016年末,安宁工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产能超千亿的园区,力争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园区。”谈及园区发展的“秘诀”,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坚持强化龙头带动,完善下游产业链,形成了“龙头带链条、链条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坚持培育和引进产业龙头,完善下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创新体制,成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新材料、装备制造招商引资小组,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全覆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和项目“落得来”“留得住”,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

今年以来,园区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7月底,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共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13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完成40亿元。截至8月,实际到位资金项目32个,实际到位资金14.7亿元;意向协议项目16个,意向协议资金174.39亿元;新开工项目4个;竣工项目6个。

今年8月,安宁工业园区又成功申报云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冲刺国家级高新区奠定坚实基础。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全链产业,接下来将依托纽米科技等现有企业进一步延伸打造“锂电池产业园”,引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芯、电解液、电池组装等配套产业,形成完整动力锂电池及储能电池产业链,为新区乃至西南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提供核心支持。(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