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院给未成年犯讲《论语》 助其“修身归正道”

07.11.2014  10:43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 通讯员刘红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则以学文”,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中传出,一名身着黑衣佩戴国徽的女子正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留着光头的孩子们在学习《论语》,这些孩子是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里服刑的未成年犯,授课的是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的法官钱晓燕。随后,昆明中院特邀人民陪审员伍本才给孩子们讲授了《大观楼长联

    11月6日下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办的彩虹国学班正式开班上课。就在3小时前,管教所里服刑的389名未成年犯获得了减刑和假释,他们中66人假释,89人减去了剩余刑期,开心地离开了管教所。减刑假释宣告完毕,为未成年犯举办的彩虹国学班开班仪式立即举行。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庞涛副所长、昆明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蔡顺斌先后发了言,共青团昆明市委权益部部长单云鹏、昆明中院未成年庭副庭长付琼和特邀人民陪审员伍本才出席了仪式。

    此前,本着对未成年服刑人员“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昆明中院未成年庭与省未管所共同创新帮教模式,共同商定于省未管所服刑人员中选择75名人员组成国学班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减少、防范未成年服刑人员重新犯罪,顺利回归社会。

    付琼副庭长告诉记者,彩虹国学班的开办,是昆明中院延伸和创新审判职能,提高审判服务意识,拓展审判职能,弥补未成年服刑学员青春雏形期教育的缺失,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提高审判效率效果的需要。彩虹国学班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的学习和重温,确立个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修正不完整和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和重新犯罪。

    据悉,国学班宗旨主要为创新未成年人帮教模式,切实提高未成年文化、思想、心理等方面素养,该班主要以国学为主,辅以人文、科技、地理、心理、音乐等方面内容为教学内容,在班级中进行长期稳定的国学知识普及,并将帮教工作贯穿教学之中。昆明中院未成年庭将聘请法官、陪审员、心理咨询师、教师、志愿者等人员,定期以授课、讲座方式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熏陶,同时适时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团体游戏。国学班授课内容与省未管所教育课授课内容不重复,授课期间每季度征求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学习感受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评选出季度优秀学员,对优秀学员予以表扬,并计入减刑、假释的考评中。按计划,一个学年学完一本国学。

    昆明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蔡顺斌表示,开办国学班的现实意义,就是传承美德,促进健全人格。希望这些孩子能顺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