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博会15日闭幕 昆明馆民族特色工艺品人气爆棚

15.08.2016  09:35
文博会现场,内画艺术引来市民围观 记者孟祝斌/摄

  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今天(15日)下午闭幕。昨天正值周末,展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参观,特别是昆明馆中浓郁的民族特色及丰富的创意园区文化展示,让许多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昆明的传统工艺及文化创意产业。

  刺绣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玉珍,这两天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昆明馆官渡展区,她的彝族刺绣摊位并不大,仅一个小方桌,头顶上挂着她做的手工绣帽、十二生肖刺绣布偶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李玉珍坐在人群中,一针一线地绣着一只小马,遇到问询,便抬头回答。而大多数作品,李玉珍仅是作为展示之用,并不出售,她说自己已年老,创作能力已慢慢减弱,作品都打算收藏起来了。

  除了李玉珍的彝族刺绣,官渡展区还摆放着形象逼真的彩龙、活灵活现的毛驴、色彩缤纷的彩船和麒麟……这些彩扎出自官渡区广卫村龙灯班会的传承人徐仁安之手。徐仁安6岁就参与舞龙表演,如今70多岁的他已退出舞台,但他为了让舞龙这一绝活传承下去,组织了龙狮队,并且担任教练。同时还负责制作龙、狮等彩扎道具。他说参加文博会是为了让大家见识彩扎的工艺,让其在众人的意识中不至于消失。

  安宁展区,用扎染工艺制作而成的山水画挂在墙上,引来许多观者赞叹;禄劝展区,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刺绣工艺品琳琅满目;晋宁展区则以郑和宝船、鸟笼工艺、乌铜走银为主体展示多样民族文化;而石林展区的挑花绣蔚为壮观,石画也令许多游客“不明觉厉”。

  许多游客在观展期间也收藏了不少民族工艺品,带着长辈前来观展的古女士几乎将整个昆明馆逛了个遍,在嵩明展区,古女士为自己和母亲都买了一双汉族平绣高手高红香的手工绣花鞋,精美的绣工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款式,让古女士爱不释手。她还买了一款宜良的植物染围巾,围巾是由板蓝根汁液染制的。“我一直都很喜欢传统手工艺品,这次来文博会淘到喜欢的东西,很开心。”古女士说。

  创意产业园区展示形式多样

  VR虚拟现实体验、云南特色伴手礼、民族特色手工艺包包,还有充满情怀的手造文化……以云南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园区入园企业为主的五华展区可谓展位繁多,特色各异。展区以东道设计、埃舍尔科技等12家科技创意文化企业作为创意产业发展新高地,在场馆内进行了产品展演。鹿鸣文化更是以“全民造物,彩云手道”为主题,将 3D打印+机器人创客学校、机器人拼装大赛、百名手工艺人现场旧物改造等活动一一呈现。让素有“文化区”之称的五华展区瞬间变得“高大上”,吸引了逛会游客的眼球。

  在西山展区,彩云里项目展台时不时引来游客的驻足,当游客们得知,创库艺术中心已经落地此处,并可以在彩云里解决高品质衣食住行的需求时,都期待不已,据现场项目讲解员介绍,彩云里是集商务办公、创意空间、低碳环保酒店、休闲娱乐、时尚餐饮、艺术中心于一体的艺术商业新生共同体,游客甚至可以将之视为一个艺术交流场和时尚体验场,体验不一样的艺术商业商圈。

  此外,盘龙871文化创意工厂、安宁云财·云泽文创示范园、呈贡三台山文化旅游园区的项目展示也都以视频展播、现场体验以及图文展板等形式展示园区的特色与文化。(都市时报记者 蔡晓玲)

  相关新闻

  文博会期间 晋宁“乌铜走银”大放异彩

  2016年省文博会进入最后一天,昆明馆晋宁展区人气十足。一群来自晋宁的乌铜走银非遗传承人,展示了他们的绝活和佳作。在晋宁,乌铜走银这门传统手艺正在蓬勃发展,成为一张文化名牌。

  “乌铜走银”与“景泰蓝”为世人敬仰,并称“铜艺双绝”,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乌铜走银”传世者甚少。这与乌铜走银的纯手工特点,还与技艺时代独传、工艺配方秘不外传等原因有关。

  在滇池南岸的晋宁县,近年来这门传统手艺的发展较云南其它地方优势明显。在去年的云南工艺美术第九届“工美杯”大师精品评选中,晋宁县有5家文化企业参加,获得金、银、铜三项大奖。在今年的文博会上,晋宁当地的“铜晋堂”、“铜艺轩”等乌铜走银企业参展,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袁昆林也带着弟子通过现场的表演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

  来自“铜晋堂”的李志明在晋宁做乌铜走银,他的老家是四川,这门传内不穿外的手艺他们是怎么学到的?

  李志明介绍,他的父亲李从仲曾经是做银饰的手工艺人,在晋宁发现了乌铜走银的神奇,并决定学习。“我父亲四处拜访,最后找到了乌铜走银的传承人金永才老师。”李志明说,由于乌铜走银传内不传外的规矩,金老师一开始不肯收父亲为徒,拜访了十多次后,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师傅。

  “在晋宁,做乌铜走银的手艺人不少,不过每家的设计、器型、图案,都是各有特色。”由于之前是做银饰出身,李志明所做的作品结合了许多银饰设计的灵感。

  他从展柜中拿出了一只圆形的龙嘴壶,“这只壶名叫‘倒转乾坤’,从外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普通的水壶,可是这只壶没有壶盖,是从底部灌水,装水不漏。”另外,在他的展区中,“汉风古韵”、“汉灵壶”等几件作品也颇具设计感。

  乌铜走银的工艺非常复杂,从文案的雕刻,到“走银”,再到打磨都需要有很好的艺术功底和耐心,对于这门传统工艺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昆明馆一探究竟。(记者 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