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印•司岗里》展现沧源佤文化魅力

27.04.2017  09:14

              4月26日晚,在临沧市沧源县参加第五届云南航空旅游市场推介会的嘉宾和当地群众近千人观看了浓缩佤民族千百年心路历程的大型原创歌舞剧《族印•司岗里》。节目落幕之际,所有少数民族演员用纯真质朴的歌曲表达了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见惯大场面、大世面的全国航空界、旅游界的嘉宾们激动不已,掌声经久不息。

            这,只是云南民族文化魅力无穷、影响力巨大的一个缩影。
     
          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在午夜梦回的时候魂牵梦绕的地方,而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佤族人民的故乡,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着现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未来,而对于过去,他们有着这样的传说——《司岗里》,这是佤文化的灵魂,是一部活的少数民族创世史诗,是一部关于故乡的故事。2016年12月8日公演当天,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是他近十年来看到的国内外最精彩的民族演艺节目,最真切的体现了佤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史诗般的、真正民族风的,音乐舞美舞蹈都是一流的!

          《族印•司岗里》由序--创世古歌、上篇--感恩天地、中篇--农耕礼赞、下篇—阿佤新歌以及尾声--依恋佤山等几个部分构成。

            在开场序幕中,炫丽的灯光舞美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视听效果,把观众一下子带进那神奇的司岗里传说和人类的诞生的浪漫梦幻世界之中;云海、佤寨、崖画、刀耕火种舞蹈以及以物易物场景等充分展现出佤乡神奇美丽的自然风情以及深邃厚重的人文风情。而由拉木鼓、刀舞、木鼓甩发舞等构成的上篇《感恩天地》,展现给观众一个敬畏鬼神、崇善自然、感恩大自然的高尚品格和恢宏场面。

            中篇《农耕礼赞》则通过“接新水”、“薅秧歌”、“月亮升起来”、“梦婚”、“叫谷魂”、“拉木桥”、“舂新米”、“簸米舞”等多个舞段,来展示阿佤人民用劳动换取富足、劳动是生命延续的技能的场面和农耕祭祀、感恩自然的高尚品格;整个篇章以厚重的农耕文明为积淀,营造展现出浓烈厚重的文化底蕴,并以现代编创手法,形成时空转换的表演形式,把观众带到古老、宁静、圣洁的农耕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去深刻理解阿佤人与大自然抗争的悲壮历史和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下篇《阿佤新歌》则通过《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被世人传唱了几十年,被中外认知了的佤族历史和文化经典标志,在极具激情和现代感的优美旋律和节奏中以民族音乐的冲击力打开人们的记忆之窗,体现阿佤人民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农耕文明的岁月之后,进入新历史时期,地处边疆的阿佤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彰显出阿佤人民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恩和热爱。在音乐变奏和“司岗里之恋”的旋律中,演出进入尾声环节《依恋佤山》,在一片灿烂飞花中,人们挥手互动,一遍又一遍的唱着吼着,把歌声汇成了心曲。

            总编导周培武介绍,沧源县因歌舞而驰名,奔放豪迈的佤族被喻“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为编排歌舞之前,他多次来到沧源,深入村村寨寨,去了解佤文化,也爱上了佤文化。《族印·司岗里》把佤族的信仰、历史、风俗、文化等一一用歌舞的形式体现出来,除了表达佤族创世历史外,还特意将佤族的歌舞、乐器融入其中,竭力展现出佤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长辈的敬重。为了给游客展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丽江市旅游协会会长、云南族印司岗里文化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化新说,随着沧源机场去年年底通航,第五届航空旅游市场推介会的成功举办,沧源与世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沧源旅游文化精品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族印·司岗里》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了解佤族的神秘,体验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作为临沧市第一台大型商业演出,《族印•司岗里》将长期在沧源佤族自治县文体广场司岗里大剧院定点演出。作为临沧市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宣传展示佤乡风情的重要文化符号,《族印•司岗里》将成为外界认知佤乡、了解阿佤人民的纽带和窗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冬去春来,季节替换。在昆明翠湖等地越冬的美丽红嘴鸥早已经踏上“返乡”迁徙路,而“七彩云南”的民族文化大观园里,“恒春之都”的临沧,却总是姹紫嫣红春满园。  (文/刘栗、李齐凡 图/ 王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