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

13.08.2015  09:33

这么大的项目,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建设”“项目靠近滇池,会不会给滇池水质带来污染”……自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启动以来,关于“污染”的质疑和争议始终未曾停止。

如今,一期工程中的4个项目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走进如火如荼的项目施工现场,昔日的千亩传统农业面源污染源和40余家手工作坊点已经被生态低碳景区取代,搬迁后的村庄变成了美轮美奂的高原内陆湖泊精品湿地,千亩樱花谷容貌初现美丽绽放。

回顾项目建设不难发现,人们的担忧并没有发生,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不仅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三型项目建设目标实现了有序推进,还在生态保护方面展现出诸多亮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成功申报指日可待。

环保为先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

我们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滇池。”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启动之初,相关负责人的承诺言犹在耳。

该项目紧邻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否会造成滇池污染”始终备受各界关注。

因此,从一开始,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就把好环境关,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项目建设的准线,严格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和环滇池“三圈”规划系列限制性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据介绍,与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配套的生态湿地、景区污水净化系统,以及其他区域规划建设的公益性、半公益性旅游项目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及配套项目均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在规划上,项目严格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空间管制要求,做好项目规划建设。在建设中,严格按照环评和“三同时”要求,同步建设与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及配套环保设施,从规划、建设、技术层面有效加强滇池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不让污水流入滇池。项目设计建设污水管网50余公里,其中污水管网一期已建设完成7587米。甚至在建材上,也坚持绿色环保原则,选用符合国家墙改规定的新型建材。

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实现了区域内近万亩传统农业面源污染和近40余家手工业作坊点源污染全部被生态、低碳景区所取代,农业生产每年可减少163吨总氮、73.3吨总磷、27.3吨农药进入滇池。对于滇池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滇池周边,湿地犹如一串珍珠扮靓了滇池湖畔。不仅起到了净化水质和生态修复的作用,还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成为都市人休闲旅游的新去处。在这方面,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也不甘人后,正在打造的质量更高的精品湿地公园,将于今年10月如期完成。

记者近日在项目现场看到,建设中的湿地公园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加紧对桥梁、道路等配套工程施工。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充分考虑了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功能要求,利用水生植物造景。选择的植物品种除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外,还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高品质的景观绿化、错落有致的大小河塘、精致的慢行步道……湿地公园已现雏形。

以前这里是搬迁后的村庄,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也将大大减少滇池面源污染,净化滇池水质,提升滇池沿岸品质。”古滇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精品湿地项目将原有的500余亩自然撂荒湿地升级改造扩建为1100余亩具有较强自然生态修复和水体净化功能的生态湿地,在整个项目区域与滇池水体之间构建起一道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的隔离屏障,今后将建成堪与英国伦敦湿地公园相媲美的国际水平高原内陆湖泊精品湿地公园。

生态第一 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滇池保护只是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践行环保理念的一部分,事实上,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始终贯穿了节能、低碳的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古滇管委会和晋宁县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进度,优先配套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优先实施湿地建设、绿化工程等生态环境改善工程。

尤其是入滇河道改造建设,在保证水系安全的前提下,顺应河势,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为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按照项目规划方案,南冲河晋宁段的整治工作纳入古滇项目建设一并实施,在南冲河的上游设计了相应的水处理设施,并与整个项目建设同步推进。项目实施后,南冲河晋宁段融入古滇项目景观水系,目前,河道水质检测数据显示南冲河水质已稳定达到IV类水标准,水质稳定。

根据古滇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预测项目全部建成营运后,平均日污水量约为3.46万m3。如何处理这些污水,防止污水流入河道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在项目规划中,市政管网建设备受重视,配套建设了雨污分流系统、污水全部经管网系统收集,经由环湖南路截污干渠和淤泥河截污干渠,全部进入项目区旁的淤泥河污水处理厂处理。淤泥河污水处理厂位于环湖道路南侧,设计处理规模污水5.0万m3/天,雨水处理规模5.0万m3/天,能完全接纳处理项目区污水。项目实施后,将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在施工过程中,按要求施工围挡、封闭施工;添置洒水车,控制扬尘污染;修建清洗池、污水收集处理池等,对施工区生产、生活用水全收集,废水经处理后作为工程用水和绿化用水回用,不外排。项目施工单位还专门组建了保洁队伍,负责日常对项目施工区、周边区域、施工便道、环湖路路面等区域进行人工清扫保洁。

与此同时,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项目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掉队”。根据规划,未来项目将实现绿化全覆盖,项目区实现森林式、园林化。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园林苗木基地累计完成苗木栽种约51760株,栽种面积约321亩,其中千亩樱花谷工程已完工,两个月后可确保实现开放运营。

完善的市政管网、高质量的绿化、入滇河道整治、精品湿地建设……这些都增添了项目的底气。好消息也不断传来,经主动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已明确被定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予以扶持。

晋宁古滇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表示,项目在推进建设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坚持把环境保护和滇池治理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树立“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就是优质生产力”的理念,严格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空间管制要求,坚持保护优先、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原则,区别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循序渐进推进项目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坚持用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社会效益支撑生态建设,精心设计、精细施工、低耗运营。(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