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因地施策走特色扶贫路 ——丽江市扶贫攻坚侧记

29.07.2015  09:39

丽江市是集“山区、民族、偏远、贫困”为一体的地级市,5个县区中,有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十二五”以来,丽江市提出“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切入点,向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发力,突出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素质提升、村庄建设”6大工程,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9.94亿元,发放信贷扶贫贴息贷款9.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5.3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12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83元,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产业升级

从输血到造血

因为海拔高,过去只能种土豆、包谷、荞麦,收入很低。现在有了产业扶持资金和科技培训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宁蒗彝族自治县跑马坪乡乡长杨新海说。

群众要致富,产业来帮助。”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以来,丽江市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9.6亿元,实施以产业发展为主的片区开发,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了中药材、核桃、芒果、马铃薯、烟叶、玛咖及畜禽养殖等特色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市建成生态产业基地443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88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30个,产业化扶贫的格局初步形成。如被誉为“云药之乡”的玉龙县鲁甸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95%以上的农户种植中药材,年产值超过2.8亿元。被称为“马铃薯之乡”的太安乡去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量突破8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

旅游开发

从贫困到美富

丽江风光秀美,民族文化灿烂多元,让各地游客趋之若鹜,旅游业也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在扶贫攻坚中,丽江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旅游开发融入扶贫工作中。

丽江市找准思路,通过景区开发辐射、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带动生态产业发展和周边地区发展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玉龙雪山景区,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19个村寨580多农户的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群众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200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丽江束河古镇开发后,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800多元上升到2013年的10000多元。同时引导群众把农业生产与旅游结合,开展乡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游客在参观了美景后,购买玛咖、丽江雪桃、熏衣草、螺旋藻等地方特色生态产品,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销量和效益,该市去年农业产值5.5亿元,综合产值达40亿元。通过旅游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年来,通过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旅游开发建设当中。目前,全市直接、间接参与旅游人数达21万人。

整体搬迁

从闭塞到发展

丽江境内6级电站涉及的区域,绝大部分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居住条件差,这些区域同时也是扶贫的主战场。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对搬迁移民的新安置区作了统一规划,按搬迁人口规模配置了水电路及学校、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搬迁安置移民8321户3.3万人,完成移民投资及移民个人补偿补助60亿元。

(记者 马喆 杨建华)

相关报道:

【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丽江确保每年脱贫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