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河道美容师”徐永志

12.02.2016  17:25

    每天早上7点,57岁的河道保洁人员徐永志便会从家里出发,来到他已经工作了10年的老运粮河。从家里到老运粮河,需要步行30分钟,在这30分钟里,是徐永志一天中特别珍惜的时光,“不用干活,可以多看看身边的风景。”在接下来的10个小时里,他将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份劳动量大、收入并不高的工作,他一干就是10年。

     自制工具解难题

    2007年,凭着踏实能干、不怕吃苦的工作劲头,他顺利成为西山区老运粮河的一名保洁员。

    河道保洁工作虽然看上去简单,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一天,徐永志停在岸边的打捞船被砸坏了,加上船体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没有船,所有工作便没办法开展,这难坏了徐永志和同事们。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船没了,我就想办法造一条船出来。”虽然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但他却信心满满,立刻就到建材市场里买了木头、钉子、油漆等材料,认认真真造起船来。一个星期后,徐永志的新船便造好了。“船身的尺寸是根据当时河道的宽度设计的,转弯也十分方便,一次可装三四百公斤的垃圾。”以前,由于船的容量有限,他们要不断往返岸边倾卸垃圾,十分辛苦,加之水位较浅,稍微用力不当便会翻船,而新造的船则在保障其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激发出他日后自制简易工具的潜能。

    在河道里打捞垃圾的时候,由于网兜长度有限,总有一些死角的垃圾够不到。对此,徐永志开动脑筋,将普通网兜改造成了伸缩网兜。“网兜可以伸缩,距离较远的垃圾也能打捞到,方便了很多。”徐永志自豪地说。

    平日里,哪个工具坏了,他从不轻易丢弃,拆卸下可用的零部件,重新改装后再利用,因为有了这些小手艺,他还为街道省下了许多买工具的钱。

     兢兢业业护河道

    不分昼夜、不分休息天,10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日日守在他工作的河道边,就连远在贵州的老母亲生病,他也没顾上回家看看。

    徐永志工作的老运粮河河段弯道多、垃圾多,工作难度大。但他从不埋怨,自己一个人不行,叫上妻子女儿全家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哪里有垃圾就往哪里奔。常常一出门就是一整天,一个面包一壶水就是他的午饭,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奋战在河道第一线。

    老运粮河上游有一个桥洞,堆积着大量垃圾,一到下雨天,这些垃圾就全冲到下游的河道里,铺满整个河道。去年6月的一天,昆明突下暴雨,徐永志和5位同事苦战3天,拉了七八车垃圾,清除了十几吨垃圾,才终于将冲到河道里的垃圾全部清理完。

    “河道里什么垃圾都有,动物死尸、破沙发、废弃广告牌等垃圾经常见到,所以干我们这一行的,要不怕脏不怕累才行。”每每说到自己的工作,他总是一脸轻松,没有任何埋怨,他总说自己最大的愿望便是看着河道越变越美,爱它的人越来越多。(记者李杭蓉)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