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发力供给侧 挺进“深水区”

26.09.2016  14:07

今年以来,政府部门频繁出台利好新政,积极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图为23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为期4天的2016年昆明房交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看房选房,人气不错的购房选房现场也为提振昆明楼市增添了一份信心。记者 杨峥 摄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盯住改革关键节点精准推进,聚焦改革重点精准发力,瞄准机制障碍精准破除,针对具体问题精准解决,以改革的实绩赢得民心,以改革的质量赢得动能,向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前行。

云南日报从今日起推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增添跨越发展新动能”专栏,解读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反映各行业、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新成效、新亮点。

过去的1000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风起云涌,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从中央到地方,从祖国心脏到西南边陲,改革之风劲吹彩云南,改革重拳逐个砸开“硬骨头”。

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领域深改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抓牢“三去一降一补”成为我省破解发展坚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赶超跨越的主攻方向。及时出台“1+5+3”系列文件挂图作战,省政府领导挂帅层层抓落实,专项督查落实情况,3000多事项限期整改……我省将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投资拉动保持良好势头,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云岭大地奏出时代强音,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腾出空间,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动力。

去产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确定今后5年“压减生铁产能125万吨、粗钢产能453万吨、煤炭产能2088万吨”的目标任务后,我省全面部署、及时分解任务、积极争取资金、出台配套政策、与相关州市和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省135家省属国有“僵尸企业”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还主动加压,进一步加大引导退出力度,到2018年底,全省煤炭产能总量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

截至8月18日,我省今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已提前全部完成,退出煤矿12个,退出产能103万吨,预计10月底可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此外,加速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推进电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物流7个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促成一批项目签约或达成意向,省发改委与昆钢集团建立了委企协同机制,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目前全省已初步筛选出81个重点项目,建立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库,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去库存不能找“接盘侠”,而是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我省取消住房公积金贷款限制条件,通过公积金拉动住房消费,其中,玉溪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额度提高到100万元,昆明、红河提高到80万元;扩大“农民安家贷”政策的支持面,出台发放住房补贴、贷款贴息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出台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鼓励政策,1至7月,全省棚改货币化安置5万余户,全省不再新建棚改安置房,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通过鼓励住房、写字楼出租,统一租房合同示范文本等措施,进一步培育租赁市场、消化商品房库存,各州市建立了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昆明市还专门出台政策鼓励车库(位)开放租赁;全省各地配套出台去库存实施方案。曲靖市规定购买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20%,且实行“零门槛、零附加”,最大程度普惠购房者,昆明、红河、大理、楚雄等州市对购买商品房、车库(位)给予补贴或优惠,宜良县对购买商品房每平方米政府补贴150元。

去库存“组合拳”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显著。截至7月末,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770.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8%;商品房待售面积1899.65万平方米,比6月末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已连续5个月下降。

去杠杆防风险,多管齐下,着眼长远。加强金融去杠杆方面,一方面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和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盘活不良贷款,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上半年,省内银行机构累计转让、核销、清收不良贷款287.2亿元,盘活潜在不良贷款404.9亿元。另一方面,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继续加强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上半年,全省实现直接融资1012.9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增两家境内上市公司,新增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方面,一方面积极推广运用PPP、资产证券化、基金等新型融资模式,设立我省PPP融资支持基金,启动了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纳入国家PPP项目库277个,总投资7844.32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分别位列全国第9位和第4位。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消解存量债务,降低债务风险。

降成本精准施策,卸下“大山”。一是以电力体制改革为核心降低用电成本,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电力交易平台昆明电力交易中心。6月1日起,我省实施水电铝直购电优惠政策,云铝用电价格降幅达20%,一年可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11亿元。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我省城乡居民到户电价最低每千瓦时0.36元。前7月,我省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10亿千瓦时,工业企业平均购电价格每千瓦时下降0.118元,共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38亿元,全年工业用电价格有望实现全国最低。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上半年,全省地税减免税收90.95亿元,国税减免税收152.81亿元,预计营改增全年减轻税收负担394.91亿元。三是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66项收费基金项目,将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转为经营性服务性收费管理,初步测算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43亿元,取消各地设立的价格调节基金,再次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14项、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5项,预计减轻企业负担约7.7亿元。全省将争取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试点”,争取有条件的州市同步推行。四是降低社会保险费成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由20%降低至19%,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低至1.5%,全年养老、生育、工伤、失业保险费预计降低27.4亿元。

突出重点,短板补在薄弱处、关键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上半年,全省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808.07亿元,同比增77.75%;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着力发展8大重点产业,文山、怒江、普洱等地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三七、旅游和生物资源开发、绿色经济等;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规划总投资375亿元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111个,规划总投资278亿元的县级公立医院及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107个,全省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迪庆、怒江实施从学前到普通高中阶段的14年免费教育;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省动员聚焦脱贫的态势,全省推广实施“一户一扶、一区一法、一族一策”政策,建立并实行驻村工作队员召回制度,1117人因工作不力被召回,保山构建了“2+N”政策体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脱贫路径精准,普洱探索了“311”产业扶持脱贫模式。截至7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2797个安置点,已开工建设2515个,开工率89.92%,完成投资114.1亿元。

(记者 段晓瑞 通讯员 高海鹏)(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