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山区农业县的融合发展之路

02.12.2015  11:06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近98%。近年来,该县因山制宜,以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将山区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进行有机结合,使产业更强、结构更优、支撑更宽,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业县的融合发展特色之路。

  资源:走整合之路 因山制宜求变化

  “看,太阳出来。太美了!”18日清晨7时32分,在新平戛洒镇耀南村东关岭,透过已成树干的核桃树,一缕朝阳从哀牢山喷薄而出。

  迎着晨雾,我们驱车来到哀牢山金山丫口。路边,一栋古香古色的灰瓦房子,孤零零的。58岁的李围芳大妈跟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售卖野生茯苓、鹿啃木等名贵中草药。

  “下个月,到哀牢山观云海品美食的游客会更多。”新平县委宣传部朱富海告诉记者,每年秋冬之际,当大量的候鸟夜间三五成群南迁飞越哀牢山时,由于受浓雾、风向和气流等原因影响而降低飞行高度,遇到灯光或火光时,鸟类会循光而至,形成金山丫口“百鸟朝凤”的奇观。

  新平县旅游发展局副局长何永进介绍,昔日茶马古道和陇西氏族庄园见证了戛洒昔日的繁华与交通的重要地位。现在新平县东有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西有国家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96%,连接东西的红河谷田园风光如画,花腰傣风情浪漫神秘,是滇中地区旅游资源富聚地。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具有种类全、范围大、品位高的原始生态自然风光。2014年,新平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增长32.1%,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增长35.9%。

  “过去,我们耀南村守的是穷山,过的是苦日子。如今,靠发展农家乐,农家菜、农家饭、土产、山货、民间手工艺品等身价倍增,家家户户盖起楼房、有了汽车。”东关岭古道新客栈负责人李德福感慨万千。

  近10多年来,随着哀牢山观光游知名度不断提高,靠着如雨后春笋开满哀牢山及附近景区景点的农家乐,耀南村农户富了起来,户均收入几十万元。

  找路子求变化谋发展。采访中记者发现,结构调整让这个贫困山村悄然生变。随着知名度提升,游客增多,农户从中发现商机,他们转变角色,由农民变成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者,将传统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就地形成旅游市场,就地完成了价值的实现和大幅度的升值。

  新平县委书记李永忠坦言:“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旅游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等相结合,既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又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而旅游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目前,新平旅游产业是现代旅游与现代农业结合,具有资源多样性、文化资源独特性、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和乡村、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四大特征。

  李永忠表示,“十三五”期间,新平将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上升为战略产业的高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产业:走特色之路 农民增收新路径

  “聚众智、谈思考。”新平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好山好水好空气,对资源“另眼相看”,找准发展立足点。

  2014年,新平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实现农业总产值34.1亿元、增长20.9%。“褚橙”品牌全国知名,柑橘产业发展迅猛,在漠沙、平甸、扬武等地发展柑橘1.5万亩,全县柑橘总面积4.7万亩,实现产值1.73亿元。庄园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褚橙庄园投入运营,猫哆哩庄园列入省级庄园,云台文化农业创意园通过评审,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路子。

  2012年2月,猫哆哩庄园与新平县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同年6月28日开始修路、进行坡改地。

  2013年3月,与云南省农科院元谋热区植物研究所合作,拉来酸角树树苗开始栽种。迄今已种下酸角树3.8万棵,面积3100余亩,套种西番莲3万棵。

  在猫哆哩庄园,经理张中乔指着环绕着其庄园的褚橙庄园漠河片区说,猫哆哩来了,褚橙也来了,这些企业的到来,将扭转新平原来大量劳务输出的问题,就地就近解决农民的生计。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林下旅游等经济产业,并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实现林上林下“双丰收”。

  “1户30亩270棵,每亩可以种90棵。我们目前有80户农户160人,定植了23万株。”云南实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睿明表示,为配合庄园经济发展,褚橙庄园漠河片区有3个作业区,明年11月正式采果,供应市场。

  站在占地5000亩的褚橙庄园漠河片区,看着“前有酸角林,后有褚橙森林”的气势、规模,以及标准化、专业化的种果流程,记者体验到勃勃生机。

  褚橙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文化,为新平所独有。集餐饮文化、会议接待、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有主体、有基地、有品牌、有加工、有展示、有文化”的褚橙庄园,是新平的一张高原特色农业暨观光旅游的品牌名片。

  与此同时,新平蔬菜产业“短平快”优势凸显。种植蔬菜12.6万亩,实现产值3.5亿元,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林果产业提质扩面,新植核桃4.9万亩、竹子1万亩、葡萄1800亩、茶叶1500亩,改造低产茶园3000亩,推广种植中药材7734亩。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规模流转土地3万亩。

  新平县委宣传部部长周德梅表示,“农业不能单纯看作第一产业,它还可以带来休闲、体验、康体养老和乡愁记忆。开发好这些复合功能,正是山区农村的希望。

  通过走合作化、集约化和特色化道路,新平旅游+现代农业正在经济转型大潮中不断探索,同时也让农民享受到实惠,新平农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发展:走融合之路 创新思路谋突破

  近年来,新平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大为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贡献能力明显增强和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六大成效”。旅游商品逐步发展,形成了新平特色美食、刺绣、土陶、生物养生酒、扬武烤饼、茶产品、银饰产品、竹系列产品、荞系列产品等具有新平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县城的美食城(街)、戛洒的乡村大舞台、酒吧一条街、花街等休闲娱乐和美食,受到了游客的广泛欢迎。

  “但旅游产品单一、层次低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突出,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新平旅游产业点多面广,资源量大,难以均衡用力,必须选点突破。

  结合新平实际,只有抓住旅游产品最集中、外界关注度最高、民族特色文化最突出的戛洒来做文章,将把戛洒小镇提升盘活改造作为今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进行突破,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通过导入新型产业实现农民就地就业,通过基础设施改善,改变农村面貌;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活化、重现,让传统文化重现光彩;农民闲置院落旅游功能化复活、农民闲置资产资本化注入;通过全新旅游市场引导与开发为农民提供经济增收和就业机会,最终将新平县戛洒镇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和中国首个冬季养生避寒度假花腰傣风情小镇。

  该县美丽乡村养生避寒度假开发项目将成为新平县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全新旅游品牌,并创新“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带动新平县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同时重点打造两个“”字号品牌,即将磨盘山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在戛洒打造“中国冬季养生避寒度假”旅游品牌;完善褚橙庄园、樱花庄园、猫多哩庄园、桔荔庄园和琴淮酒庄等五大庄园旅游功能,使庄园经济成为支撑新平旅游的独特品牌;切实抓好“哀牢小镇”旅游品质提升,使其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

  智慧旅游也在其发展的议事日程。实施“旅游+”模式,通过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让游客在新平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推动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

  据介绍,12月15日,来自成都重庆昆明三地的首批700名老年人将到达新平戛洒,进行健康养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