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要有“本领恐慌”意识

27.05.2015  16:18

      □ 罗武昌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概念。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此,新常态作为“热词”在全国流行起来。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人也一样,谁都有优点和长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作为公职人员来说,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不行。花着纳税人的钱,就得好好办事替人服务。毛泽东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时提出了“本领恐慌”一词,1939年他在一次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聚焦的当下,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去应对,这就是“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群众对服务的质和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组织对干部的管理考核也更严格更“苛刻”了,客观上迫使公职人员必须经常处于“充电”状态。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困难与挑战交织,科学把握大势,增强本领恐慌意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保持“知识常新”,是每个人求真务实的题中之意,也是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如果我们认为学历达标了知识够用了,缺乏危机感抱着学生时代的“几本书本”裹足不前,或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不求甚解,试图用老方法去处理新问题,用老经验去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发展大潮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加压力丰富学识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