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荣:以新境界新习惯新作为适应新常态

11.10.2014  11:28

秦光荣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要求党员干部

以新境界新习惯新作为适应新常态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在9日召开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省委书记秦光荣郑重提出,全省党员干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习惯、新的作为,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正在迈入新常态。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秦光荣认为,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境界。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秦光荣说,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上的“”,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习领会关于抓作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推进治国理政、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认识上都进入新的境界,“升级”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要适应新常态,就要下功夫养成新习惯,而具体的努力方向就是“回归”——

切实回归到党内生活的本来状态、回归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回归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秦光荣说,唯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待、时代的步伐。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

必须把做官的意识淡下来,把公仆情怀浓起来,时刻摆正‘主’、‘仆’位置。

以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党的纪律、国家的法规制度约束自己,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经常对自身进行检视,拿中央精神的标尺对一对、量一量,时时刻刻调整行为的舵、绷紧作风的弦。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却出现了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信奉“少干事、不出事”,推崇“”执行,甚至产生由“为官不易”向“为官不为”转变的苗头和倾向。秦光荣严肃指出,必须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彻底抛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坚决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工作心态,以新的作为适应新常态。

他强调,党员干部的新作风、最好的作风,就是沉下心来思考工作、研究工作、推动工作,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抓好工作上来,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参会的党员干部们认真倾听,或记录,或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