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印花“相遇”新丝路 加尔各答鲜花串着卖

22.06.2015  09:52

加尔各答鲜花串着卖

印度人买花多用于祭祀神祗

云南十八怪,鲜花秤斤卖。”云南人最津津乐道的资源优势,一定有鲜花这一项。云南人不仅乐于赏花,更乐于品花。 有趣的是,印度的加尔各答的桥下鲜花市场也是论斤卖。

印度鲜花长啥样?这里的鲜花市场比之斗南市场又如何?迎着暴雨,我们探访了位于市区斯特拉德路郝拉桥旁的鲜花市场。

如果是过节,这一整条路都是卖鲜花的。”穿过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沿着曲曲折折的巷道,就看到了这个鲜花市场的真容。不同于云南的鲜花以室内摆设或室外盆栽为主,这里的鲜花很多都是穿成串,或是摆成孔雀等造型。卖的方式也异于我们,或是摆放于地上、摊铺中,或是长长地挂在卖花郎身上,或是顶在头上。

不同于我们将鲜花用于装饰,印度人购买鲜花更多在于祭祀神祗。当然,走访亲友,互送鲜花也是常态。

由于鲜花早市于当地时间凌晨4点开始,于是不少商贩住在铺面上层的小阁楼内。整个市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热闹,向导苏拉杰特解释,这个月是鲜花市场的淡季,“因为这个月有3天没有月亮,这在印度被认为不吉祥,因此本月不会有婚礼也不会有节日。”他说,每年8月到来年3月则是鲜花市场的旺季,那时整个商场至少有15000到20000名商贩。“淡季时一枝荷花只要6卢比,而到旺季时则会增长六七倍。

市场背靠印度母亲河—恒河,市场管理中心就在河边的一个小屋,办公室经理助理拉姆?拉乌塔告诉我们,他在这个市场工作了15年,见证了市场的发展,“现在市场管理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我们每天清理垃圾,还专门配备了公厕。

向导先生称,该市场有一个号称印度东部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也是他和很多加尔各答人心中的亚洲最大市场。

而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统计,2014年云南鲜切花生产规模全国第一,连续21年稳坐冠军宝座。昆明斗南的鲜花市场,更是闻名全国,正所谓“全国鲜花看云南,云南鲜花看斗南。

如今,中缅孟印四国正在积极架构以昆明为起点,加尔各答为终点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云花与印花,也将因“茶马古道”重构新生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而更加频繁地“相遇”。

中国城”里的中国情

毗邻印度洋的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最大城市,因印度诗圣泰戈尔和电影《流浪者》而为中国人所熟知。如今,随着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贸交往的深入,加尔各答有望成为新丝绸之路上中印交流的重要贸易中心。

在塔坝“中国城”,狭窄的道路、年久失修的房屋,它和加尔各答市郊其他地区似乎并无太大区别。名为中国城,但在路上能见到的中国面孔并不多,连商贩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印度人,只有偶尔可见的中文招牌和楹联。

50年变迁见证小镇兴衰

我小时候,这里的华人至少有2万多人,现在不到1000人了。”在塔坝经营中餐厅的谢应兴说。

皮革业和以皮革为原料的制鞋业曾是加尔各答华人最主要的职业,鼎盛时期加尔各答有200多家华人皮革厂,每天处理的皮革量占全印度的1/5。

66岁的谢应兴祖上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7岁时和父母来到了塔坝。在塔坝接受完华文学校的教育,又在本地的餐厅打工5年后,26岁的他接手了父亲的皮革生意。

谢应兴介绍说,由于皮革厂污染严重,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最高法院于1995年下令塔坝地区的皮革厂搬迁到20多公里外的皮革工业园,否则将处以重罚。限于资金和技术,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皮革厂进行了搬迁,大部分华人皮革厂停业或改行。

历经50年历史变迁的塔坝中国城,由皮革业兴起,也因皮革业衰落。

印中文化交流日益融洽

在印度生活了几代人,塔坝华人的风俗习惯却没有被改变,相反,在塔坝里生活的部分印度人倒被华人所同化了。

在谢应兴的“碧宝思”中餐厅里,悬挂着红红的中国结和红灯笼,浓郁的中国风中,印度侍应忙碌地招待着坐得满满的当地人。用他们的话来说,这里“very nice!(非常棒)

除了中餐馆,谢应兴在塔坝唐人街还新开了一家有20多个房间的宾馆,房间里的电视能接收中国的四五个卫星频道,“包括CCTV-7。

一直在印度生活,谢应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构架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多年的梦想。

几年前,谢应兴和社区的几个华人创办了印华文化发展协会。“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重阳等,协会都会在唐人街举行舞狮、敬老节等传统文化演出,吸引了不少印度人的关注。”印华文化发展协会的成立,翻开了塔坝唐人街在印中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页,成了当地印中文化交流的园地。在谢应兴看来,未来中印需要加强人文领域合作,让两国古老文明交融,为两国友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或许,在塔坝华人的眼中,印华文化发展协会将成为这个曾经繁华的“中国城”一个全新的文化记忆和符号。表面虽然破旧的塔坝中国城,蕴藏的却是勃勃生机。

特派记者 王雪飞 连惠玲 杨之辉 祖红兵 张彤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