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艺工作者:把云南建成特色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新高地
在22日召开的云南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座谈会上,11位文艺家和宣传文化艺术界有关负责人先后发言,为繁荣发展云南文艺献计献策。大家表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精品
省作协原主席、著名作家 黄尧
推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这首先要加强文艺工作者的自律性、使命感、责任心和创新力,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对文艺队伍的腐蚀。所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然路径。
云南的作家并不缺乏创造力。10余年来,我省老作家从未停止行走的脚步,滇中山地,边疆村寨,乃至“一带一路”大通道上,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正是这样,原本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才会家喻户晓,才有中国西南耸立起的“诗歌高地”和乌蒙山上耀眼的文学景观……文学界的“云南现象”和“云南经验”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并多次受到国家层面的表彰。当然,我们还缺乏足够数量的“精品”,缺乏标志民族文化强省、具有强大精神力量并堪与世界对话的优秀作品。这需要我们一刻不懈地继续努力。
我建议:一、制定好创作规划,鼓励作家潜心创作。要提供扎实的创作选题和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大对少数民族作家的重视,包括双语、多语种作家,80后、90后作家等的扶持;二、支持文艺理论工作,将近年来出现的优秀青年理论家纳入人才库、优选优待,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全国著名作家来滇“筑巢”,加强创作交流,积极开展对外文学艺术交流,扩大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四、关心爱护老作家、老艺术家,支持他们的创作实践,为他们纾难解困。
重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
省音协副主席、著名藏族歌唱家 宗庸卓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我认为,应该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高作出战略性规划,做到既保留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质、具有灵魂性的主体,又注入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元素,使其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应该是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一项长期任务。
回顾自己从事歌唱事业几十年的足迹,我深深体会到:重视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是我省文艺繁荣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云南26个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传统艺术,但许多具有艺术天赋的幼苗得不到浇灌呵护。民族地区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高考分数“一刀切”,让民族地区不少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考不上艺术院校,得不到深造。比如说,声乐演员是个特殊职业,要有很好的嗓音,这不是文化的高低来决定的。每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艺术家去传承、弘扬自己的文化。如果数年以后,每个民族都培养出深爱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民族艺术家,那么,云南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贡献就水到渠成。所以,我建议出台长期规划和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予以培养扶持。这样坚持下去,数年后将会出现一批优秀民族艺术人才。
传承发展云南民族舞蹈艺术
云南演艺集团总经理、著名舞蹈家 陶春
一年多来,我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反思自己的创作实践以及省歌舞剧院、省杂技团的改革发展,形成了3点认识:
一是要解决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创作问题。一段时期内,文艺界的确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存在着成为市场奴隶的问题。考虑市场、追求票房的多了,走进基层、深入生活的时间少了,一些文化企业也存在迎合观众、忽视质量甚至放弃导向的创作问题。这些都是不符合“三性”要求的做法。
二是要不断深化完善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我建议,进一步完善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政策,保障艺术工作者有基本的创作环境条件,确保艺术创作内容实、质量高;其次要兑现原来制定的国有文艺院团“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政策,切实解决好社保等问题。
三是着力发挥云南文化资源的突出优势。云南民族文化艺术中,蕴藏着许多独特的创作形式和表现类型,体现着云南审美精神特征。从舞蹈编创和舞蹈艺术来讲,要高度重视民族舞蹈传承,恢复民族舞蹈活力,提升民族舞蹈质量;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资源,实现向当代舞蹈的创新转化,丰富发展当代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类型,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希望出台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把民族舞蹈后续人才培养作为重点,让云南民族舞蹈进一步发扬光大。
抓住机遇加快振兴云南戏剧
玉溪市滇剧院院长、滇剧表演艺术家 冯咏梅
新时期以来,在全国性各项戏剧赛事中,全省共有9位“梅花奖”获得者,共有15部戏剧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戏剧成为我省获此奖最多的门类。其中,玉溪市滇剧院的滇剧《朱德与唐淮源》是我省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戏剧作品,由我领衔主演的滇剧《水莽草》又于2014年获此殊荣。
针对我省戏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有以下体会和建议:一是增强振兴云南戏剧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心、提高使命感,加强云南戏剧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引导,成立振兴云南戏剧指导委员会,做好云南戏剧“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重点创作选题规划;二是增强振兴云南戏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度调研戏剧院团生存状况,重视对中青年戏剧编剧、导演、作曲、评论、舞台美术等人才的培养扶持,加大云南戏剧保护支持力度,保证戏剧创作生产专项经费,加强云南戏剧排练演出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配套、设备齐全的新剧场;三是重视推进云南戏剧交流传播和联动发展。积极实施戏剧“走出去”战略,扩大云南戏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支持“云贵川地方戏曲联盟”开展好活动。
破解云南原创音乐发展瓶颈
省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 刘晓耕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云南音乐家作出了积极响应,取得了好成绩。比如:壮族坡芽歌书合唱团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合唱先锋”比赛,荣获年度总冠军;组织“百首歌曲唱云南”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原创新作;联动省外文艺团队,创作推出了民族歌剧《号角》、音乐剧《一千个春天》《阿诗玛》《国之当歌》以及交响组曲《哈尼交响》等;在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批重点推荐的“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中,云南组织创作的歌曲《阳光》《一生只为一个梦想》也光荣入榜。
但冷静分析,当前云南原创音乐仍然存在不少瓶颈。一是原创音乐中声乐作品占有绝对优势,器乐作品难以匹配;二是创作观念滞后,文化视野狭隘;三是创作题材单一、雷同化,缺乏形制宏大的作品。四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出现作曲群体断代问题。五是没有专业评论队伍和理论研讨常态化机制。因此,我有以下建议: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创新、保护创新;二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音乐精品;三是构建多元原创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四是积极走出大山,改变封闭的创作环境和信息的不对称;五是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字化基因库,保护传承、发展创新。
立足云岭大地讲述精彩故事
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公司总经理、著名制片人 蒋晓荣
我们一是牢牢把握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优秀作品凝聚人民力量、挺立民族脊梁。我们立足云南大地讲述中国故事,拍摄推出了《南侨机工英雄传》这样的优秀电视剧。该剧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全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0部重点电视作品之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时代先进典型,精心塑造模范人物形象。去年初,我们拍摄了一部反映全国道德模范高德荣的电影,在创作过程中采取普通百姓的视角,专家认为:这样的片子拍得好,能够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升华。三是重视打造“德艺双馨”的文艺团队,为创作优秀作品提供坚实支撑。四是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文艺创作中,不断扩大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目前,我们正在创作一些符合广大观众审美习惯的新作品。如电视剧《八一老爷》、电影《战大理之罗马假日》及“郑和下西洋”题材的作品。
建议规划建设云南的影视基地,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激励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
增强自觉自信强化文化担当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蔡春生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云南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应该也完全可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云南特色、云南气派、云南风格,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彰显云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我们要增强自觉自信,强化责任担当,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找准着力点,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新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内容创新,又有形式创新,既有体裁创新,又有业态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原创能力,注重集成创新,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创造能力,着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着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着力提升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使文化工作在改革中推进、在创新中发展。
加强引导把关做好示范引领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李菊芳
在推动云南文艺繁荣发展进程中,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正面引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始终把好播出关、出版审批关。具体措施是:强化完善影视剧审查,进一步完善审查管理办法;做好影视出版工作的协调服务,加强影视剧创作和重要出版物审批、指导,帮助其把好政治关、导向关、艺术关;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引导工作,通过每年的国家级、省级评优评奖,引导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制作单位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品牌,指导边疆少数民族文艺特色创作,确保重点出版和影视项目顺利实施,发挥文艺精品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载体建设,夯实文艺发展的群众基础,继续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大民族语电影译制力度等;活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评论工作,积极传播主流价值、正能量,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和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文艺评论家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批评风气;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队伍建设,鼓励推出高精尖人才,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和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动云南影视文艺繁荣发展。
肩负起繁荣云南文艺历史使命
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黄玲
省文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切实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意见要求为指南,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起推进云南文艺发展繁荣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调整充实优化各文艺门类结构。重点建成民族文学、舞蹈、音乐等在全国已经具有优势的文艺高地;培育好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建设好省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云南文苑”,建立云南文艺思想智库,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以文艺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繁荣发展为根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围绕推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这一根本任务,编制《云南省文联“十三五”文艺发展规划》。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创作优秀作品这一中心任务,精心策划实施“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在选题策划、深入生活、专家指导、研讨推介等方面给予动态扶持。四、以讲好云南故事为重点,唱响云南声音,舞动云南形象,推动云南文艺走出去。五、以德艺双馨为标准,培养造就各门类领军人才,打造文艺滇军。着眼培养各领域的文艺领军人物,积极参与实施“四个一批”“云岭文化名家”“十百千万”等文艺人才工程,在创作扶持、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论评奖、服务维权等方面热情服务,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凝聚力、引导力。
打造文艺高地建设文化强市
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金幼和
昆明作为省会和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浸润,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昆明将聚力提升质量,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认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深入挖掘昆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内涵,努力推出具有浓郁昆明城市特色的文艺精品,努力讲好昆明故事。
昆明将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文艺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传承创新、实践创新、文艺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培育扶持、评价奖励、展示推介、交流合作、文艺评论“五个平台”。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各类艺术门类创作项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艺院团活力,促进国有和民营文艺院团深度融合。
昆明将健全文艺体制机制,着力提高组织水平。制定出台实在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构建文艺精品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重点文化项目创作生产签约、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推动形成党报党刊、都市报、广播电视、新媒体、专业协会和文艺院校高效互动的文艺评论矩阵。强化人才支撑,健全完善文艺人才“引、培、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名牌、名作、名人工程,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职业素质教育。
以“文艺复兴”推动跨越发展
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伍皓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是党的文艺工作里程碑,上午省委书记李纪恒的讲话吹响了推进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号角。红河州如何贯彻落实?我想到的是:以“文艺复兴”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
文艺绝非一些人认为的“点缀”,恰恰相反,无论社会变革,还是大国崛起、民族振兴,文艺都扮演着“始作佣者”的关键角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迫切需要来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红河州的实践表明,完全可以在文艺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文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勇于瞄准“高峰”大胆竞争,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全球视野,瞄准世界文化“主流”,将全国的高端人才为我所用。说一千道一万,出作品才是“硬道理”。红河州盯死“抓创作、出作品”这一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各文艺领域都涌现出精品力作。去年,《哈尼古歌》走进了米兰世博会,填补了云南舞台剧空白;今年1月23日,《哈尼交响》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了世界首演,将在全球展开“交响乐外交之旅”;《诺玛阿美》作为向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的献礼剧成功进京演出。今年我们还将承办国家两大国际文化交流项目:4月的“一带一路”国家音乐家赴中国采风、7月的欧洲16国舞蹈夏令营。“花腰歌舞”成功走上今年春晚之后,目前已接到参加拉脱维亚国家艺术节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