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共识 守护住昆明洁净水源

25.09.2019  09:0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昆明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之地,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水资源较为匮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914立方米,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0%。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已形成以云龙、松华坝、清水海三个大型水库为主,大河、柴河、宝象河三个中型水库和自卫村小型水库及天生桥抽水站为辅的“七库一站”供水格局,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为保护好城市的供水水源,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加强水源地的管理保护。

滇源街道甸尾村水杉湿地笼罩在一片飘渺水雾中,这片湿地位于滇池上游、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记者赵伟摄

松华坝水库

农改林”为水源区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位于盘龙区的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被形象地称为昆明市头顶上的“一碗水”。进入21世纪以来,松华坝水库水质的变化,直接关系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守护住这碗水,各级政府加大水源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成为水源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总面积占盘龙区国土面积的71%,为保障松华坝饮用水源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发展双赢,盘龙区出台《盘龙区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补助办法(试行)》,实施分类定额补助,从退耕还林、“农改林”、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生态环境建设、学生就学、能源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监督管理经费等12个方面进行补助。同时,为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与稳定,严格水源保护区项目准入,依照国家、省、市水源保护相关规定,建立了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机制,严格依法审查进入水源区的项目,杜绝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落户水源区。

水污染防治一直以来都是水源保护的重中之重。去年,盘龙区进一步强化松华坝水库保护管理工作,防止水体污染,根据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分级划界标准,开展了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一级区、二级区、准保护区矢量化工作,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为提高公众对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意识,从2008年开始,已陆续在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开展界桩、界标、宣传牌、交通警示牌建设,截至目前,已设置界桩524块,界标34块,宣传标牌12块,警示标志29块,为有效宣传水源区保护工作起到了安全警示教育作用。

盘龙区一手抓“”,一手抓“”,两手“齐抓”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集镇、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纷纷上马。目前,已建成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集镇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村庄“三池”净化设施177个,8座村庄小型污水处理站,修建截污沟7000米,安装截污管4000米;建成40个生态湿地,面积4000余亩;重点实施35个龙潭泉眼点整治,降低入河库污染物总量负荷,有效改善水质,确保松华坝水质达标。

绿,是城市中灵动的色彩。如今,松华坝水源区周边的一抹抹绿,不但为松华坝水源区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更为我们的城市平添了更多灵性。盘龙区为稳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在松华坝水源区两条入库河道冷水河、牧羊河沿岸实施“农改林”,共收租耕地5.2万亩,建设生态林(湿地)2.3万亩。每当中山杉换上红装,银杏叶泛黄之季,松华坝水库就像大地“七彩盘”中嵌着的翡翠熠熠生辉。每年,水源区都在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开展生态林建设,对冷水河、牧羊河流域进行补植补种,开展补植抚育2.1万亩,村庄绿化植树60万株。目前,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12%,一级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水源区已然成为昆明城市中的又一颗生态明珠。

现在,水源保护区通过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松华坝水源区实施了“禁花减菜”工作,蔬菜种植减少到3.5万亩,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走进阿子营街道的铁冲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在青山环抱中的铁冲村,周边大片湿地景色怡人,岸边杨柳依依,湿地里花香四溢。然而,在治理前,村里产生的垃圾、污染物等不可避免地会进入沟渠,污染水体。现在,村里修了路,改水改厕,开展绿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改善。值得村民骄傲的是,不但村庄换新颜,过去不起眼的小村庄现在已是市级和省级生态村,生活在这里,百姓幸福指数都提高了一大截。而铁冲村只是盘龙区实施小流域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盘龙区已先后实施了铁冲小流域、老坝小流域、双玉小流域、鼠街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约90平方公里。盘龙区42个行政村已全部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在此基础上再创成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盘龙区的小流域治理已成为全国样本。

云龙水库水源区为主城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图

云龙水库

规划先行科学保护水源

2004年2月,经过4年努力,全市人民的供水主力水库——云龙水库顺利实现下闸蓄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2007年3月掌鸠河引水工程顺利通水,从此,昆明市民告别了一到旱季就可能经历的“水荒”。为保护好全市人民最大的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禄劝县完善管理机构、实施综合治理、落实政策措施和实施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推进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明确的制度和稳定的队伍是做好水源区保护治理工作的前提。昆明市始终把做好水源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首要责任担当,成立了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局,并由禄劝县成立了云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乡镇挂牌成立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所,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水源区保护良好格局。同时,制定云龙水库水源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水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云龙水库水源保护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生态环保和水源保护工作责任,确保水源区保护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合理规划和科学保护是做好水源区保护治理工作的基础。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控制径流面积757.14平方公里,禄劝县境内662.55平方公里。面对水源区面广、人多、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禄劝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邀请省市专家、职能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深入水源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研判农业面源污染、村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水源环境治理现状,先后编制了《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云龙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6-2020)》《云龙水库饮用水源地(昆明区域)保护“十三五”规划》,有针对性地编制了云龙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农改林”建设、水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两污”等一系列治理方案,对产业结构调整、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为科学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是做好水源区保护治理工作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昆明市在禄劝县实施六个治理项目,启动实施水源区生态涵养林暨“农改林”建设,村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水源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入库河道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分散畜禽粪污治理等,水源区278个村庄中,178个村庄已建(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设施覆盖率达63.6%,128个村庄生活垃圾已按照“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处置”的运营模式做到日产日清,垃圾集中收集清运率46%,建成水源区水源涵养林17760亩,正在实施15019亩“农改林”建设。同时,结合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实施水源区标示标牌建设,建立水源区危化品检查站,编制水源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成防护隔离栏122.5公里,火棘生态隔离带40公里,一级保护区基本实现封闭式管理;对水源保护区内砂石料厂及堆放销售点、违法建筑、修理点、小作坊、农家乐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治;加强对水源区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的运营监管和水源区日常巡查,水源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云龙水库水源区森林覆盖率达76%,水质稳定达标,日均向主城区供水60万至70万立方米,年均向昆明主城供水2.0亿立方米左右,有效保障了主城供水量的60%以上,为主城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青山环绕的清水海一级保护核心区实现无人居住。 记者周密摄

清水海

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清道光《寻甸州志》中记载:“水深碧,虽时雨泛涨不淆为清”,坐落在寻甸县的清水海因此得名。

在清水海的大坝旁,竖着寻甸县最大的一块宣传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头村地处清水海海头,位于清水海核心保护区内。2017年9月13日后,按照国家、省和昆明市关于实施清水海一级保护区移民搬迁工作要求,寻甸县启动组织实施海头村环保工程建设项目,首要目标就是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村庄拆除工作。一个月后,寻甸县正式启动海头村312户1097人整体搬迁安置工作,此项工作仅用了3个月就顺利完成。当年底,一级保护区内旧房全部拆除完毕,现在,312户搬迁安置户已搬进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安置房。

为让水源地更加洁净,2018年4月前,海头村拆迁地块建筑垃圾7.2万立方米全部运出水源保护区,并在保护区种植三角枫、肋果茶等乔木7826株,喷播植草籽130465平方米,完成绿化及湿地建设197.5亩。雨季来临时,海头村旧址新建成的湿地减缓、净化上游来水的效果十分明显。

在安置点海头新村,建设中的污水处理站及配套设施已初见雏形。海头新村新建了284座化粪池,对每户污水进行收集,每条支路及主路路基换填前均安装了排污管网,全村将实现雨污分流。雨水及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将排至清水海库区流域外林区用于林灌。

为推动清水海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2018年,寻甸县持续推进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新增铁质垃圾桶500只分发到水源保护区各居民点,购置勾臂式垃圾车2辆、配套垃圾箱25个、压缩式垃圾车2辆,做到水源区垃圾及时转运、集中处置。同时,在保护区水源上游六哨乡集镇和新田村各建成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板桥河、西拉龙河小流域生态清洁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建成清水海水源保护区4个危化物品检查站点,严禁爆炸品、化学品、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做好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严格实行一级保护区“止耕禁养”、恢复生态,二级保护区“禁花减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努力和付出终有回报。去年,清水海水库蓄水达历史新高,最高水位为2178.65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向昆明主城供水13553万立方米,向寻甸县城供水1095万立方米,平均日供昆明主城40万立方米,日供寻甸县城3万立方米,供水保证率100%。

据统计,目前,全市供主城用水的7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总面积已达1855.85平方千米。饮水思源,为让全市人民每天都喝上安全水,城市发展建设有充足的水源保障,全市各级各地水务部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现在,昆明市每个大水源地都有一部地方性法规作保障,《昆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实施意见》《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源区扶持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将逐步健全昆明市水源区保护体系。全市的水源保护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昆明市饮用水源地水将更清,山将更绿。(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