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靓家园

13.11.2014  13:29

2013年,郑家庄建成了集娱乐、休闲、观光、健身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公园,村民平日里休闲活动有了好去处。

      □ 本报记者 苏云慧 见习记者 杨若兰 文/图

      走进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清流迂回的小公园,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直向村里延伸,到处青瓦白墙、绿树红花……优美的环境仿若世外桃源。

      63岁的村民高汉云是土生土长的郑家庄人,坐在自家小院的木凳上,说起村庄这些年的变化,老人家脸上满是惬意、自豪的神情。“变化相当大,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单说道路,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雨天出个村,回来车轮能被烂泥巴给糊住喽。现在新修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有时干完农活我就直接光脚走回家。

      感到生活环境改变的还有老党员郑泮池:“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原先低矮的小瓦房建成了两三层的小楼房,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街头巷尾太阳能路灯通宵点亮,早晚还可以到广场上去转几圈活动活动手脚、锻炼身体,我们村的环境比县城都好,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据了解,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郑家庄结合本村村情,探索出一条以“村庄庭院生态化”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2006年至今,先后投入69.58万元,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076个工日,修建水泥路3300平方米,修缮墙壁2100平方米。实现村内外道路全硬化,道路两侧建有排水沟,村落墙体有民族特色的彩绘。全面实行“农户交费,政府补助,分类收集,及时清运”的新型农村垃圾管理模式,群众参与率达100%,垃圾及时处理率达100%。集全村之力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植树活动,道路、房前屋后空地等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绿化率达98%,绿化面积占村落总面积的15%。

      2012年,郑家庄还争取到洱源县近400万元项目资金,在村内建成广场、湿地、公园、村民议事中心等设施,进一步优化提升村庄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满足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好花还需绿叶衬。在郑家庄,“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美化家园,公共场所几乎没有生活垃圾。正如村民王品珍所说:“十多年来,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要先把门前屋后打扫干净,自觉做到路上不晒粮、不堆粪、不乱丢垃圾,相当于实行‘门前三包’。大家伙自发把维护卫生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才能长期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看似几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

      借着美丽村庄建设的春风,郑家庄党支部积极向村民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守法之家、道德之家、友好之家、高尚之家、节约之家、和谐之家”等文明乡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012年起,郑家庄党支部制作了一本《好人好事簿》,记录下村里那些广受好评的好人好事。翻开扉页,只见开头第一件记录的便是村民郑文新每天组织村民清扫村庄的事迹。“虽然村民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贵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我们打算将这些故事教给孩子们,让这种默默做好事的文明乡风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