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摊开一张文化“寻宝图”

11.05.2015  14:17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11个民族,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文山的灵魂。汉、壮、苗、彝、瑶等民族虔诚地在这里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时代的更迭,价值观的日益变化,心灵手巧的民族工艺却在其间找到平衡,保留下一些可以温暖人心亘古不变的东西,不断地在能工巧匠手中碰撞出艺术火花。

    不管对于游客还是当地人来说,一件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往往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地方文化特色,反映地方文化底蕴。是当地人用自己最真实的态度发掘出的生活,并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广南银饰、马关石榴石、壮族农民版画、西畴县木制烟筒等等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广南银饰

    广南的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金银饰品更是享誉海内外。广南县民族银饰工艺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工艺厂建于1956年,先后被国家轻工部、国家民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和部门确定为在文山州境内唯一一家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承担全州各少数民族饰品生产和加工任务。

    “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有9个系列共计1900多品种。”据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南银饰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典雅、构思新颖别致、图像端庄秀丽、浮雕疏密适当、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民间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远销我省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在全省设专营店10个,并建有自己的销售网站、生产的民族工艺品、文化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金鸡奖等称号,共获各类奖牌70余块。

     马关石榴石

    石榴石在中国古时被称为“紫鸦乌”或“子牙乌”,意思是“像种子一样”。石榴石晶体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大小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

    特殊的地质条件下,马关产出的石榴石也独具特色,马关石榴石属镁铝榴石,具有矿型独特、色泽纯正、透明度高的特征,是石榴石中的上品,是信仰、坚贞和纯朴的象征。且具有促进循环、净化血液、美容养颜的功效,非常适合女性佩戴。马关加顺天然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石榴石首饰得到了地质高级工程师、珠宝专家吴世泽和孙镛权等人的高度评价和支持,打磨出来的宝石首饰优雅神秘、高贵富态,能与中高档级宝石相媲美。由于产品的精美、高雅、富态,颇受市场欢迎,马关石榴石产品自2000年开始已销往日本等国。

     马关壮族农民版画

    马关壮族农民版画源于仁和镇阿峨新寨村,精湛的刻版技艺,栩栩如生的画景,让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村的农民版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版画集生活、情感、造型艺术等为一体,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是深受各界好评的民间艺术精品,作品远销法国、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阿峨新寨村的农民版画发展至今,先后创作了2000余幅作品,其中有22幅应邀选送日本展出,37幅参加全国农民画展,15幅参加文化部“群星奖”评审,大批作品在参赛中获奖。其中,《婚俗》在2008年全国农民画展中一举夺得金奖。作品《故居》长2.5米,宽0.8米,构思宏大,境界雄奇,是迄今为止农民画家创作出的最大的版画作品,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壮族文化的“清明上河图”,获文化部“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丘北壮族水竹花伞

    水竹花伞因选材主要是水竹,故而得名。官寨乡秧革村民委向阳村是丘北壮族水竹花伞的主产地,当地的水竹花伞产量多,质量高,销量大,在丘北县享有盛誉。据民间口传及制作工具证明,向阳村制作水竹花伞的历史至少有200多年。

    壮族水竹花伞是选用本地的优质水竹作为原材料,做成伞架、伞骨,这种竹子韧性强、弹力强,是制作竹伞的绝佳材料。据介绍,制作水竹花伞的主要流程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伞托-锯伞冒-蒸煮-晒干-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印花-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伞把-结顶等80余道精细繁琐的工艺。制作出来的水竹花伞直径有50厘米至120厘米等规格,伞面一般选用优质白棉纸为面料,用传统手工木印伞面,所印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图案为传统花鸟、山水、人物等具代表性的题材。

     西畴县木制烟筒

    西畴县以木制水烟筒为代表的木雕工艺品在云南早已享有盛名。在西畴民间有许多制作木质雕塑的能工巧匠,技艺十分精湛,雕刻的作品刻工细致入微。西畴县鸡街乡是木制水烟筒的发源地,该工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用特殊木材等制作的水烟筒,中箍两侧镶吞口、佩饰银链、互坠,烟嘴为老金竹节,上部留三尖如佛指。焊筒、嘴身包铜或银箍,再镶狮、虎等饰品,工艺精湛,美观。此烟筒吸起烟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其价值之昂贵曾轰动一方。

    西畴特产的清香木水烟筒上雕刻有多姿多彩的花纹,有山水,有花草,有翠竹,有青松等。水烟筒的小小插管也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有的做成香炉形,有的做成葫芦形,也有球形、喇叭形、腰鼓形等,筒上或加铜箍,或加银箍,刻有龙凤鸟兽。据介绍,西畴木制烟筒工艺品发展至今,已有数百户工艺作坊遍布云南各地乃至省外,从业人员发展达千余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

     西畴县传统鸟笼

    编鸟笼手艺成了西洒镇么洒村群众走上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在西畴县传统鸟笼编织工艺带头人刘贵超等传统手工编织户的带动和影响下,编织鸟笼这一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工艺品成为大牛厂村新的支柱产业。

    在上世纪90年代前,编织鸟笼只能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或者传统手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细心的刘贵超发现自己家传的编织的鸟笼竟成了部分城里人的心爱之物,有时甚至有些老人还会主动找上家门请他帮助编鸟笼。“刚开始时,编鸟笼只是为了帮忙和赚点零花钱,但是慢慢地编的笼子越来越多,我就想到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一门新路子。”刘贵超对记者说。正是在这种发家致富梦的驱动下,现在,刘贵超编织的鸟笼已达5个品种,最贵的一个能卖到500多元、最便宜的一个也能卖上40多元。仅仅编织鸟笼这一项就能为刘贵超夫妇一个月创造收入6000多元。现在,鸟笼编织加工也实现了半人工半机械化,鸟笼还销往红河、昆明、玉溪等地。

    截至目前,在刘贵超的带动下,现在大牛厂村鸟笼编织专业户有14户,外出到文山租房编织销售的有3户、砚山2户,辐射带动海子、大落洞等周边村寨农户6户。每年能为群众增加收入达30多万元,解决就业60多人。

     砚山县祥瑞弦子

    阿舍乡斗南村,村中大部分人均以制作弦子为生计,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村寨里制弦的不是彝人,而是壮族。彝人的弦子壮家制,这成为砚山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弦子,是月琴大家族里的一个支系。斗南村盛产泡桐树,是制作弦子的绝好原料。将泡桐的外表打磨,再经过推平、压板、拼合、打磨、雕刻、绘色、上弦杆、装品位、定弦、调音等工序,一把弦子骨架就初步形成。再加以配饰,在弦身正面外围处画上细碎的几何图案,在弦心处嵌上一面小镜子,两侧以膏子绘上龙、凤、鸟、蛇等图案,造型生动有趣,色彩古拙,呈现一种原始质朴的民族风貌。弦头花样极多,有龙头弦、马头弦、蚂螂头弦、平弦等,除平弦没有任何花哨外,其余均是以雕刻动物的头像命名。

    2013年10月,砚山壮族《月琴(弦子)制作技艺》申报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由砚山县祥瑞弦子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的斗南弦子制作技艺开发项目已逐级向上申报,能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寨千余人参与文化产业。(记者 欧阳小抒)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