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创新模式打造过硬文化人才队伍

15.07.2016  15:13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消防支队紧紧围绕铸魂育人这一目标,以素质建设为突破口,盘活资源,创新模式,打造过硬文化人才队伍,牵引部队文化深入发展,不断提高警营文化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强化“三个意识”形成系统抓建合力

 

强化主抓意识。文山支队把文化人才培养纳入部队人才战略工程作为“党委工程”系统来抓,制定出台了《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人才培养。每年把文化人才培养纳入支队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实现文化建设、人才工程从“软实力”向“硬任务”转变。实行支队党委成员挂钩帮扶联系基层单位与人才培养捆绑制度,引导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自觉想人才、育人才。

 

强化联动意识。支队跳出“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才艺就是写写画画”的思想误区,把文化人才培养拓展到精武文化、廉政文化、安全文化和军地育才等各方面,坚持年度人才培养计划党委研究,部门人才培养措施主官审定,基层人才培养方案上级政治机关备案制度。工作中,坚持半年督导检查、季度展演抽练、年终评选表彰,形成“机关牵头、上下联动、官兵参与”的浓厚氛围。

 

强化保障意识。支队始终坚持“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战斗力”的观念,建立警营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多元投入和持续增长机制,每年按照不少于本单位地方消防经费5%的标准予以保障。

 

创新“三种路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识才”路径。针对官兵文化兴趣爱好,支队按照专干、专才、干才3个等次10个类别建立了支队文化人才库,目前,共有音乐、舞蹈、曲艺、书法、美术、摄影、体育、新闻等文化骨干人才80人;针对现役官兵文化人才少的实际,支队要求各大中队招收专职消防队员时,把文体特长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优先招录,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文化人才队伍,形成文化人才队伍的“活水源头”。

 

创新“育才”路径。支队按照“三能、两懂、一会”(能操作乐器、能教唱歌曲、能组织文体比赛;懂体育竞赛规则、懂乐器乐理知识;会总结讲评)要求,每年组织1期文艺骨干培训班,从师资库遴选内外优秀教员集中授课和现场演示教学,着力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建立文艺“一拖二”结对帮扶机制,即:1个社会文化辅导员帮带2个“特长生”、1个“特长生”结对2个“爱好者”,通过手把手地教、面对面的演示、经常性地交流等形式,形成“一人示范、多人帮带、全体受益”的才艺学习氛围。

 

创新“砺才”路径。支队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大中队通过举办小比赛、小展演、小创作等活动检验官兵文艺素养、锤炼官兵综合文化素质和创作展演能力。在支队元旦联欢、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中,主动交任务、压担子,着力把文化“新人”培养成文化“新秀”,支队文艺演出队中非专业文艺骨干占到了70%以上,经过5年的精心培养和实践锤炼,一部分年轻官兵具备了较为专业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才能,官兵创作的《墙影》《边疆消防最前沿》《红门高地》《七乡消防好男儿》等多部文化作品深受官兵喜爱。

 

融入“三大特色”彰显警营文化魅力

 

融入地域特色。支队把“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和“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西畴精神”作为文山消防发展的精神基石,融合形成了“服务为本、精益求精、文化铸警、永不懈怠”的文山消防精神,创作并传唱文山消防队歌——《文山消防之歌》,传承优良传统,激励官兵砥砺奋进。

 

融入民族特色。文山地区壮、苗、瑶等11个民族时代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支队充分吸纳民族文化精华,开展官兵“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活动,精心编排的坡芽山歌、芦苼舞等文艺节目在第二届“七乡消防文艺汇演”上深受好评,彰显了驻地文化特色和警营文化魅力。

 

融入时代特色。支队成立了街舞、秧歌、威风锣鼓、腰鼓、舞狮、舞龙、芦笙舞等9支特色文艺队伍,贴近地气、接近生活“兵演兵”“兵唱兵”,进一步树立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当代人民军队良好形象。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公安局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 | 与安全相关的事绝不能开玩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全省安全防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