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认同的势态暨《文化认同论》第三版出版专家研讨会综述

13.08.2018  15:02

  8月9日,当代文化认同的势态暨《文化认同论》第三版出版专家研讨会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18楼会议室召开。来自省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全球文化认同的整合与发展势态”、“文化认同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整合”、“增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认同意识”、“对《文化认同论》一书的评价”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当代文化认同的势态暨《文化认同论》第三版出版专家研讨会现场 念鹏帆/摄

  《文化认同论》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郑晓云研究员一部研究文化认同问题的学术专著。这部专著的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原名《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第二版出版时根据出版社的建议书名改为《文化认同论》。本次出版的第三版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订并增加内容而成。“‘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一种倾向性的共识和认可,也是人类对文化的一种归属性意识。”郑晓云研究员在介绍《文化认同论》时说。《文化认同论》深入研究了文化认同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理论,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认同的新内涵,讨论了中华民族当代的文化认同问题,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出版以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印刷量已经超过万册,根据百度学术的统计至今已经被公开出版物引用430余次。


何祖坤院长向郑晓云研究员授书  念鹏帆/摄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荣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中国能够像《文化认同论》出版3次且印刷上万的学术著作很少,这体现了《文化认同论》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文化认同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它是一个从认识文化到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机而严密的逻辑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认同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当代文化认同的势态暨《文化认同论》第三版出版专家研讨会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云南“三个定位”的重要讲话精神。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和少英教授认为,《文化认同论》是理论研究走在时代前面的经典案例,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现象普遍存在,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文化认同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华民族有自信与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同等重要。认同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题中之义。当今时代,我们在谈论认同的时候,要特别尊重个体文化认同的意愿,个体的重要性在讲“群”的中国社会里往往被忽视。


 研讨会现场  念鹏帆/摄

  云南大学原副校长林超民教授指出,《文化认同论》是第一本关于文化认同的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著,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对于推动云南学术研究、民族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很多年这本书都是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读书籍,很多年轻学者也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之下展开研究、成长起来的。文化认同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化认同已经成为党政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文化认同为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全世界人类命运体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范式。与此同时,《文化认同论》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和社会功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展。郑晓云研究员长期坚守这个领域的研究,几十年没有放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学人的时代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云南大学尹绍亭教授认为,学术研究需要原创性的理论产生,文化自信更需要原创。目前很多领域的研究有实践但是没有理论的提升,更缺乏原创性的理论。这本书作为一本具有原创性理论构建的学术著作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了它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国家而言十分重要。文化认同研究要着重研究现实问题,能够解决一个地区、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一学科的理论提升产生影响,这样文化认同研究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肯定《文化认同论》价值的同时,还需看到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之处,如对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进行整体深入的探讨,以期形成可供党政领导者决策、普通党员干部使用和人民大众学习的书籍。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锦鹏教授表示,《文化认同论》具有很高的前瞻性,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著作,而且对我国解决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决策依据。《文化认同论》瞄准的是一种理论高地。理论上不断深化,实证上不断丰富,结构上不断完善,是一种很好的理论创新,为我们学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创新的范例。这本书还能够让我们更好理解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国家政策的成功推进需要建立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


研讨会现场  念鹏帆/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瞿明安教授认为,《文化认同论》经过再次检索查证是当代中国第一本研究认同的学术著作,出版时间甚至早于从国外引进的国外学者的相关学术著作。在文化认同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和国家的关注的情况下,接下来可拓展研究视野,开展跨学科研究,不断补充材料、提升理论,朝着“集大成者”的方向努力,勇攀“认同研究”的高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贺圣达研究员表示,《文化认同论》内容全面、专业性强、学理性高、时代色彩强,是一本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开创性著作。《文化认同论》对我们如何认识文化认同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很好的指导意义。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非常好的历史文化基础,有构建文化认同的广泛资源。在处理周边关系时,一方面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代周边国家人民的心理,考虑他们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诉求感和对文化认同的认同感,需要从宗教文化、华人华侨文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与周边国家构建广泛的文化认同。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并非完全的全球化时代,而是一个全球化与主权国家利益并存的时代,仅从全球化视野下考虑文化认同不足以全面深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这一点希望学术界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化认同论》封面   念鹏帆/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国忠教授认为,郑晓云研究员所著的《文化认同论》是一本关于认同问题研究较全面的著作。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为什么要认同、认同什么、怎样认同,其中最主要的认同什么。既不是你要认同我,也不是我要认同你,我们要认同先进的文化,把先进文化作为共同认同的准绳。此外,民族文化认同对做好民族工作十分重要,建议下一步加大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何祖坤研究员指出,文化的繁荣兴盛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认同论》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希望郑晓云及其创新团队要充分汲取专家建议,根据时代的发展,从不同角度继续深化文化认同研究,出更多既有学理支撑又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科研成果,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转化为影响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去年以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组建了17个创新团队,我们要以创新团队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长期耕耘,潜心治学,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出更好更多的精品成果,打造学术高地,推动我院科研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据悉,文化认同研究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郑晓云研究员长期致力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近30年来郑晓云研究员不仅探索构建了文化认同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对文化认同问题的实证研究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将自己对于文化认同研究的视野从区域、少数民族拓展到了对中华民族认同、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认同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同时研究个案也从国内拓展到海外,在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日本、泰国、越南、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念鹏帆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