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文化研究者蔡小晃印度阿萨姆邦傣族考察记

01.06.2015  20:16

    编者按: 2015年1月10日至25日,蔡小晃受“印度东北部泰族文学协会” 会长莫亨德拉纳特·博哥海恩博士、泰学研究所吉林·福孔教授的邀请,与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强和瑞丽市广贺罕佛寺僧侣亚吴纳一起,到印度阿萨姆邦迪布鲁格尔参加在莫兰哈特举行的第34届印度东北部泰族文学协会双年会,同时与泰学研究所的傣语教学研究班的师生进行文化交流。在阿萨姆邦的十多天,他们对阿萨姆邦的傣族做了初步的考察,以下为蔡小晃撰写的《印度阿萨姆邦傣族考察报告》全文。

写在树皮上的傣文献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东北雅鲁藏布江的中部流域(上游在中国西藏,下游在孟加拉国),与中国、不丹、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土地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九百多万,下设二十七个县。

    阿萨姆在当地语言中,读[ʔa som]。“”是巴利语,“不“之意;“萨姆”最早是孟族[mɔn](缅甸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现已被其他民族同化。)对傣族的称呼。孟语读“[sɛm]”,后来读音变为[săm]。[săm],尾音是双唇鼻音,汉语言中没有这个音,所以写成了“萨姆”。“萨姆”就是傣族。阿萨姆邦可以理解成“傣族邦”。

    居住在阿萨姆邦的傣族自称傣,“阿萨姆”是他称。有四百多万人,占阿萨姆邦总人口百分之二十一。内部分为傣阿洪[tăi ʔa hom]、傣帕节[tăi pʰa ke]、傣喊低[tăi xăm ti]、傣岩短[tăi ʔai tɔn]、傣喊章[tăi xăm tsaŋ]、傣都弄[tăi tu loŋ]六支。其中傣阿洪人口最多超过四百万,傣喊低八万多,其他二至三万。以农业和种植为主,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蝴蝶蚕、黄麻、甘蔗和烟草等。

    在去阿萨姆邦之前,我们一直不清楚傣阿萨姆和傣阿洪的关系,现在清楚了。

    傣阿萨姆是对居住在阿萨姆邦所有傣族的称呼,傣阿洪是阿萨姆邦傣族的一支。

     勐叻笋罕”——阿洪王国的成立

    2月11日傍晚,我们去帕节佛寺,进门遇到一群刚来拜佛的老人,正准备回家。他们的穿着打扮与勐卯的老人一模一样。我们直接用傣语与他们交流,彼此都能听得懂。当我们说是傣勐卯(勐卯傣族)时,他们非常激动,都说他们是从勐卯来的。还说:“耳朵经常听到勐卯,但是眼睛从来没有看见勐卯。真希望能有一天去看看勐卯。”他们所说的勐卯,应该是过去的“勐卯弄”。

傣阿洪妇女

    阿萨姆邦最早居住着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0世纪,蒙古人穿越东部的山口来到这片土地,逐渐在当地定居繁衍。4世纪左右,蒙古人建立东辉国(东方光芒之地),在中世纪时期名为迦摩缕波王国,公元7世纪左右迦摩缕波王国达到最鼎盛的时期,统治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至孟加拉湾的广大土地。之后,王国便进入混乱不堪的岁月。

    根据阿萨姆傣文献《阿洪莫兰吉》(记载傣阿萨姆历史最早的史书)记载,公元1218年,召弄思嘎法[sə ka fa]率领九千人从勐卯出发,经过嘎弄勐晚(陇川)、勐腊(盈江)、勐低(梁河)、宏章、丙闷、南鸠(伊洛瓦底江)、邦洒、尚贵、勐各……迪巴姆、南景、南迪瑙(江)、勐哈绷等地方。十三年之后,才定居在阿萨姆邦。

    思嘎法率领九千人从盈江进入密支那(现属于缅甸),跨过伊洛瓦底江一直往西,进入阿萨姆邦东边靠近缅甸的崃白盖[lɔi Pat kăi](史迪威公路的起点)。他们在崃白盖[lɔi Pat kăi]一带居住了一段时间,现在那附近还有傣族居住着。

    过去傣阿洪自称为“罕傣”[xam tăi]。“罕傣”[xam tăi]是“傣语”之意,“傣语”怎么成了族称?这一问题还待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阿洪[ʔa hom]是当地摩兰人对傣阿萨姆的称呼。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是“永不败”的人。这与傣阿萨姆英勇善战的精神是相符的。

    那时期傣阿洪[ʔa hom]王朝权力空前高涨,兵将打战非常勇敢,被当时统治新德里的莫卧儿王朝视为是对他们的挑战。因此,先后17次派兵征讨傣阿洪政权,然而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1671年,莫卧儿大军在最后一次出征中和傣阿洪军队在萨莱伽特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最终傣族军队在拉其特·巴尔普坎将军的率领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拉其特·巴尔普坎将军也因此获得了不朽的盛名,他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精神和很多轶事,例如,讲述他的亲叔父因玩忽职守而被他斩首示众的献身精神的历史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民间传颂着。这些传说故事如今已经成为傣阿萨姆历史和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