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到位 取信于民

09.10.2014  10:40

      本报记者  张文峰 王永刚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整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活动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向群众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社会关注、群众期待。

      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第三环节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钉钉子的精神,敬终如始边学边查边改,既立足当前,扎实推进各项整改落实,又着眼长远,做好建章立制,以整改的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效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夯实基础

      认真开展“回头看

      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前面环节与下一阶段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为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创造条件、夯实基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各地、各单位在第三环节工作一开始就及时开展“回头看”。

      “回头看”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各地各单位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召开情况开展了拉网式检查,按照“”、“较好”、“一般”3个等次进行分析研判,对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不到位的、有漏项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个别“补课”,走了过场的要求整体返工。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4821个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了“补课”,752个进行了“返工”。

      “回头看”找到症结,“向前走”才能蹄疾步稳。各地各单位围绕看“学习教育是否扎实、查摆问题是否聚焦、自我剖析是否深刻、谈心交心是否充分、开展批评是否认真、边查边改是否见效”的“六看”内容,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成败得失,有问题的拾遗补缺、有不足的补火升温、有遗憾的回炉返工,确保了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问题倒逼

      清单销号促整改   

      开展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制定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两方案一计划”至关重要。

      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各地各单位按照“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材料查摆的突出问题,回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的“四回应”要求,着眼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制定出“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制度建设计划”。以“两方案一计划”为“任务书”、“时间表”,统领整改工作,并及时通过媒体等渠道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山会海’积重难返,基层疲于应付。具体整改措施: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严格会议审批制度,大幅精简会议文件。整改时限:今年底前。”这是9月25日《文山日报》上登载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清单”16项内容的其中一项。

      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倒逼整改,在制定“两方案一计划”的同时列出“整改清单”,采取台账销号,是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整改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鲜明特色。

      根据省委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将第一环节听取意见查摆出的“问题清单”和第二环节交心谈心梳理出的“批评意见清单”有机衔接,逐项梳理出需要整改事项,列出“整改清单”,找出主要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列入“整改清单”的事项,由对应的督导组和活动办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

      武定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省委书记秦光荣的联系点。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有力推动下,武定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在第三环节工作探索的清单化、流程式整改,成为了全省第二批活动参学单位比着学、照着做的良好示范。

      武定县采取了“问题分类→整改清单→整改方案→整改落实→公开公示→效果评价→回头看”的工作模式,通过7个方面的举措,保证了整改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成效可查可控。

      同时,武定县要求每个班子和成员列出的“整改清单”,不搞大而全,重点列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能够整改、能见成效的问题。全县32名县处级干部的清单列出整改问题190个,并建立整改落实报告工作制和整改落实反馈制度。县委巡查组、督导组、暗访组和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委活动办,通过定期调度、随机抽查掌握整改进度,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初步统计,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四班子共列出整改清单580份,列出整改问题2.03万多个,每名班子成员都列出个人整改清单,列出5至10个能够立即整改并见到成效的问题。

      开门整改

      群众参与当“评委

      “绝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进入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收官阶段,各地各单位始终坚持敞开大门搞活动,请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

      各地各单位普遍采用“群众评价、上级评价、考核评价”的方法对整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检验整改成效。

      群众评价。组织召开群众评议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等,采取通报情况、现场质询、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本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实行整改落实结果公示制,利用公开栏及时公开整改落实结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群众评议。武定县积极拓宽渠道广泛接受监督。将整改内容、目标、时限、责任和进展情况,通过武定手机报、武定信息网等方式向群众全程公开,让群众监督成为解决问题的推动力量。

      上级评价。通过召开领导点评会、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职工会等形式,邀请上级领导和本单位领导采取点评的方式,对本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考核评价。建立整改落实实时评价制度,各级督导组深入所督导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督导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评。滇中产业新区通过市(县)委开展“项目督办”,对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全市(县)各单位整改落实进展情况,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先选优、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动真碰硬

      切身利益有保障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抓好中央明确的21个专项整治任务的同时,全省集中开展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跑官拉票、推诿扯皮、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等8种现象和收受红包、插手工程、借机敛财等3类突出问题。

      结合专项整治,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埋首苦做“加减法”。

      一方面, 在解决不正之风问题上做“减法”——

      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487个,减少62.21%;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991个,1347人;查处在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问题7个,9人。

      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减少收费、罚款项目227个;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349个,涉及金额2277.5196万元,查处111人。

      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纠正低保错保漏保44173人;查纠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134人,城镇保障性住房788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问题47个,57人;查处以权谋私的问题11个,14人。

      整治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问题14个,30人;查处涉及金额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58个,66人;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耍赖账的问题198个,1363人。

      另一方面,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做“加法”——

      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武定县成立了“三红”(红色信贷、红色股份、红色农场)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目前,全县已发放“红色信贷”4807万元,培植“双带”农民5000余户,培植“红色股份”实体80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1个。

      会泽县查纠拖欠农民工工资、打白条等突出问题,共为1866名农民工清付工资1360余万元。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根据群众意见将市民休闲广场原计划用于商业开发的地块,转为服务群众的民族文化馆和图书馆。

      景东县曼等乡针对一些村民缺乏劳动力和缺少致富门路的实际,确定1名乡、村党员领导干部到贫困户家庭当“常务家长”,为农户出谋划策,办实事、解难题。目前,该乡已下派“常务家长”51名,联系农户153户。

      南华县对活动中汇总的56项信访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分类定项,建立信访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督办。目前已办结25项。

      为方便群众办事,全省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19045个。

      ……

      一连串正风肃纪的数字和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映射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以实际行动砥砺着“为民务实清廉”价值追求。不少群众感慨,干部下基层工作更常见了,群众到机关办事更方便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

      聚焦“四风

      整改落实见成效

      活动中,各地各单位从严从实破除“官场陋习”、攻坚顽症痼疾,依靠扎扎实实的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形式主义得到有效整治。各地各单位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较活动开展前,压缩会议27.06%;压缩文件32.86%;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859个,减少51.8%;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4730个,减少58.55%。不少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到基层一线的时间多了,群众反应热烈,大家干工作的精神头也更足了。

      官僚主义得到积极遏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487个,减少62.21%;一些“庸懒散拖”、“吃拿卡要”和在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的问题被查处和曝光,一些涉法涉诉、征地拆迁、上学就医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被坚决纠正。

      享乐主义得到大力治理。各地、各单位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30辆,实际清理清退130辆,占100%;应调整清理的办公用房面积达733286.99平方米,实际调整清理的面积451434.93平方米,占61.56%;停建楼堂馆所22个,停建楼堂馆所面积342484平方米。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绝大部分实行公车标识化管理。

      奢靡之风明显收敛。较去年同期相比,压缩“三公”经费23%;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批次92个,394人。加大“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力度,在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及有条件的乡镇全面推广公务卡制度。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13个。地方压减下来的“三公”费用,均投入到了亟需的民生领域,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在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正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党风政风新风扑面,赢得了广大群众真心“点赞”。

      扎紧“笼子

      标本兼治固长效

      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反对“四风”、改进作风,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进入第三环节以来,各地各单位把建章立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认真研究制度的“废、改、立”。剖析产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从大处想危害,从痛处找病根,从长远立规矩。

      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方面:保山市委常委班子建立和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等制度,班子带头每季度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新建和修改完善《保山市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全市综合考评制度》等5项制度,全面改进会风,改善文风,精简和细化综合考评制度,使全市的文件、会务和考核考评工作更加实用管用。

      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丽江市人大制定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公款外出考察和严禁公款旅游》、《人大常委会机关接待工作流程》、《人大常委会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规定,严格审核报销票据,确保公务经费用于公务开支。文山州出台了《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楼堂馆所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的实施意见》。财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开支明显减少。

      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玉溪市制定出台了《玉溪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玉溪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试行)》、《玉溪市村(居)两委干部和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待遇备案制度》、《玉溪市社会救助工作信访和投诉举报核查办法》等制度,破解保障对象“易进难出”和“只进不出”的问题,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发生。

      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考核评价方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规范选人用人,出台和完善了《州管领导班子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制度。

      在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各地普遍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急。

      各部门各单位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把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把整改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于制,用严格的制度措施划出作风建设“红线”、标出“雷区”,努力做到用刚性的制度管人管事。

      同时,各地各单位抓好制度落实。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制度规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正风肃纪,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扎紧制度的“笼子”,严肃查处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和事,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监督,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