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 走进昭通]修通“天路”走出大山

11.04.2016  11:14

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海拔虽然只有1300多米,但在当地老乡们口中却有一条“天路”。9日上午,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沿着这条“天路”,探访了位于群山中的苗寨——院门口村民小组。

出发前便听说,这条路刚刚修通,结束了院门口村民小组群众祖祖辈辈靠双脚走出大山的历史。可是当车辆驶出县乡公路,记者才发现,其实这条“天路”,只能算是一条“毛路”。这条土路宽四五米,沿大山蜿蜒盘旋而上,道路的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行驶其间多处大雾萦绕,能见度非常低。由于当地常年阴雨寡照,气候潮湿,道路泥泞不堪,车队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

不到10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50分钟。一路上,双河乡乡长陶涛介绍,双河苗族彝族乡是全县5个贫困乡之一,其中院门口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72人,导致贫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不通。

进村后,我们见到了55岁的村民小组长熊明元。在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回忆起通路前的日子,熊明元情绪激动。他说,以前,村民出行只能走小路,需要翻山越岭,哪怕到最近的村公所也要步行1个多小时,如果到县城买点生活必需品,天不亮就要出发,来回需要走8个小时,交通不便。

娃娃们读书更可怜,要走悬崖上的小路,十分危险。”陶涛插话说,这也间接导致了村民们受教育程度低,全村历史上只出了一个高中生。由于与外界联系少,村民们没有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导致大多数群众对如何脱贫一片茫然。

我们从2014年底开始修路,到这个月底就可以全部通车。在今年实施的整乡推进工作中,还计划对这条路进行硬化。”陶涛说。听到这里,熊明元高兴地说:“等公路修到家门口,建材就好运送进来,住上新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