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撑腰” ——《支持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解读

18.08.2016  12:34

磨憨经济开发区全景

游客办理出境手续

日前,省政府印发《支持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在行政管理、通关便利化、投融资和金融、财税、产业、土地林地、公共服务与人才等7个方面对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给予倾斜支持。

政策》对探索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途径、新模式有哪些思考与尝试?又有哪些“干货”?相关专家和记者一起共探在总结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基础上,我省的第二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和红利。

探索云南特色的新模式

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112号批复正式同意设立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今年5月,省政府印发了《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云政办发〔2016〕34号)。云南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恒杰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建设试验区是国家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以上精神,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树立“窗口期”意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围绕开放、创新、产业、城镇化、示范、辐射6个关键词做文章,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先出成效,先出形象,迅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经验。

李恒杰表示,当前,沿边地区正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勐腊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最南端,是我国对中南半岛合作的重要前沿,地位十分重要。在勐腊县建设试验区,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决策,是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有力举措。

李恒杰认为,《政策》明确了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基本要求的政策支撑,是试验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深化投资贸易合作,发展外向型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下一步工作中,试验区应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沿边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贸易模式,推动沿边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吸引发展要素加快聚集,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要求,将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作为试验区的重要建设工作内容之一来抓,推进勐腊—磨憨—磨丁一体化发展,把试验区建设成为中老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连通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区。

7个方面发挥杠杆作用

行政管理突出简政放权——赋予试验区部分省级口岸管理、经济管理等权限。积极探索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政务服务模式,推行标准化建设,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管“一条龙”服务。支持试验区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在试验区范围内,适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打造全省通关便利化试点地区,建设中老口岸通关合作示范区——创新跨境合作方式,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形成两国一区、协同监管、封闭运行的跨境合作新机制,试行“一线放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分线管理模式。在试验区口岸加快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实现口岸管理单位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在试验区率先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推进跨境运输车辆通行便利,推动允许两国边境居民持双方认可的有效证件依法在两国边境许可范围内自由通行,对常驻试验区从事商贸活动的非边境地区居民实行与边境居民相同的出入境政策。建立周边国家合作项目项下人员出入境绿色通道。支持磨憨、勐满、关累按照程序申请粮食、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中药材等进口指定口岸。支持试验区与老挝建设“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允许试验区实施口岸签证政策,推广游客在同一地点办理出入境手续的“一地两检”查验模式。

投融资和金融政策放宽——3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限下放试验区。支持试验区西双版纳国家公园、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生态茶园、珍贵用材林基地、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程、亚洲象保护工程和跨境生物廊道建设。推动设立试验区银行。支持试验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持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融资。推动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

财税政策给予倾斜——2016年-2025年,省财政每年给予试验区1亿元综合财力补助。对入驻试验区的新办企业,除国家禁止、限制的产业外,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优惠。

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探索依托国外资源、能源、市场发展的“三头在外”产业模式。支持试验区优先布局进口能源资源加工转化利用项目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项目。推动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逐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有序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鼓励各类企业在试验区内建设国际商贸物流基地,推进大型进口资源集散中心和出口商品专业市场建设。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第三方物流项目,降低土地使用税费,对存放出口果蔬冷库实行优惠电价。

土地林地政策创新——支持试验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原规划用途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

公共服务与人才政策——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除国家规定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外,试验区内的工商登记一律实行“先照后证”。允许境外边民凭有效出入境证件、证明办理工商登记,并放宽入市商品范围。允许境外边民以人民币出资到试验区设立外资合伙企业。外国人在试验区内就业,凭有效入境证件及有关资料,可直接办理就业许可。在试验区全面实施12年免费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留学生按照程序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将试验区列入公务员聘任制试点。

(记者 罗蓉婵 刘子语/文 陈飞/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