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18.05.2022  11:10

来源: 昆明日报   

闻一多历史陈列馆。本组图片由盘龙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各界人士参观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17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正式亮相,用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构筑文博“聚能环”,打造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场”,带领市民探索“博物馆的力量”。

以文塑魂

打造博物馆里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龙泉镇地处昆明北郊,毗邻金汁河。明清时古驿道穿村而过,马帮在此歇脚、集散货物,慢慢形成集市规模,龙泉镇便热闹起来,成为通往滇东北的战略要地。盘龙区博物馆以龙泉街道宝云社区部分老街和历史遗迹为核心,对龙泉古镇28项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原址保护,充分挖掘西南联大名人文化和昆明抗战文化,并整体激活,培育文化产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有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历史建筑形成“活态”保护,使建筑旧址获得更好的维护,进而使古镇成为昆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盘龙区龙泉街道宝云片区具有抗战文物、名人旧居及传统民居聚集的特点,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城市文化客厅  博物馆的力量’主题活动在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举行,可以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对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阵地作用、滋养作用。”盘龙区博物馆馆长田凡说。

截至目前,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已建成闻一多历史陈列馆、闻朱旧居陈列馆、“龙泉记忆”村史馆、国立艺专历史陈列馆、瓦猫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等“小而美”的博物馆。

市民文化中心作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的核心,融入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服务圈,打造集生活美学、文化体验、交流与传播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景化公共文化空间,以“主客共享”的理念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打造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新模式——“博物馆里的城市文化客厅”,以让更多市民探寻融入生活的“博物馆的力量”。

创新融合

让博物馆群落“”起来

1938年,“西南联大”的众多专家学者来到龙泉古镇建房安居,随着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等全国赫赫有名的文化精英的到来,龙泉古镇迎来了群星璀璨的重要时期。

这里还走出了35位院士、26位名人,人们赞誉:“龙泉是西南联大院士之乡。”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唱花灯”、百年瓦窑、“一颗印”民居……经过80多年岁月的洗礼,龙泉古镇的历史地位愈发凸显,院士之乡文化品牌更加熠熠生辉,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精神故里,大师生活之地、民族精英之家”。

为再现昆明传统历史人文古镇全貌,2015年,在龙泉街道的推动下,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成立,开展龙泉古镇文化创造性研究,联系一切有识之士,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及龙泉古镇文化的研究、普及和学术交流,促进龙泉古镇文化的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龙泉街道历任领导班子秉承对龙泉古镇历史文化、西南联大院士之乡文化独有的情怀,时刻关注、关心龙泉古镇及其博物馆群落的建设和运营,竭尽所能协调促进博物馆群落建设、开馆运营。龙泉街道要将文物日常巡查保护作为街道的重点工作,在规划建设中积极争取保留古镇历史文化脉络,在开发建设中督促企业按照《文物保护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开展重塑还原微改造;面对房地产下行压力,全力以赴协调龙泉古镇及其博物馆群落项目复工。同时,统筹各方资源开展龙泉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宣传,引导市民到博物馆群落吸收文化滋养、聆听大师声音。根据片区特色引入具有古镇历史脉络的商业业态、逐渐引导开展非遗展示和文创产品的研发、售卖,积极开展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文化、旅游等资源引流到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积攒片区人气,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

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是昆明市三大历史文化博物馆群落之一,也是昆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打造西南联大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逛展、研学、打卡、阅读、非遗、休闲……近距离感受“联大”风采,让真实的历史场景在这里可以“被看见”  “能触摸”。

活动当天,作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组成部分的“瓦猫博物馆”及“玩具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两座依托“一颗印”式传统建筑,更富活力、更多联通、更加好玩的主题博物馆,将让历史建筑真正  “活起来”。

作为一个集瓦猫藏品展览、瓦猫文化传播、科普教育基地、文创产品消费以及多种体验式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博物馆,瓦猫博物馆将为到访者营造可观览、可聆听、可学习、可休闲、可消费的多维体验,成为云南瓦猫展示宣传和传承创新的文化新地标。

延续文脉

龙泉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温度

一个优秀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也是美好心灵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龙泉街道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联合合虚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开展非遗体验课,联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建设图书馆分馆,共享阅读空间,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开展常态化文化惠民服务,赋能空间、活化空间、形成品牌,充分发挥共享文化空间的桥梁作用,让群众切实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盘龙区公共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坐落于龙泉街道宝云社区的闻一多公园,远远就能看见拥有朱红色流线型屋顶的“闻一多历史陈列馆共享空间”,成为掩映在绿植古建间的一抹亮色,与公园风光融为一体。图书区一面约4米高的“书墙”呈环状将你包围,百余个书架上陈列着浩如烟海的好书,书架下是三级长长的台阶,坐在台阶上,你可背靠“书山”感受浓浓学习氛围。

2018年12月21日,庭院京韵实验剧《闻一多》在龙泉古镇闻一多公园晋氏宅院内成功首演。坐在老宅子的长条凳上,时而大雪纷飞,时而冷风呼啸,观众穿过历史烟云,身临其境地感受闻一多先生用裘皮大衣换烧饼给游行的学生充饥,他不惧威逼,放弃出国深造机会,抱着必死的决心,毅然为李公朴先生开追悼会等历史情景。

盘龙区以这部庭院剧为开端,打造“联大故里”文化品牌,将历史文化精髓传承和延伸,用好、用活龙泉古镇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弘扬盘龙区在地文化,充分做好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和“文萃盘龙”建设的文化准备,全面助力盘龙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文化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所在。截至目前,包括闻一多历史陈列馆、“龙泉记忆”村史馆、瓦猫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等在内的“小而美”“小而精”的主题博物馆已经建成,在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连珠成串”,形成聚合效应。

历史建筑、现代空间在这里碰撞,历史记忆、城市人气在这里聚集。盘龙区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探索中打造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将文物资源禀赋积极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中,通过供给优质文化产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分享博物馆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擦亮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重要名片。

而市民文化中心作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的核心,将以“主客共享”的理念,实现“文商旅”“文博”“人文”“美育”“社区+”5个链接。用地标性的人文艺术场景引导市民触摸历史文化,加强与城市历史交流互动,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盘龙区文旅深度融合,塑造盘龙区文化内核,释放“文萃盘龙”发展新动能。(昆明日报 记者罗昆娅  通讯员赵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