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新型抗艾药物“五味子化学研究”获特等奖

20.08.2015  12:47

    历经20余载科学攻关,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首次从五味子衍生物中发现了一类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艾滋病毒(HIV)药物。该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国际领先,引起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近日,“五味子化学研究”荣获201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特等奖。

    五味子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尤以中国资源丰富(有30余种),横断山脉是其分布中心。近60年来,日、法、英等国的科研团队一直在开展有关其化合物的全合成和结构优化工作。孙汉董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从五味子中首次发现了一系列高氧化、骨架重排、环系极其复杂的新颖“五味子降三萜”并实现全合成,这是我国学者从新颖骨架原创性发现到复杂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成功范例。

    昆明植物所孙汉董研究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开展了对五味子科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分离鉴定了大量木脂素类化合物,发现了系列具有新颖骨架的三萜和降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较好的生物活性,并将这类结构新颖、复杂的三萜类化合物称之为“五味子降三萜”。这类五味子三萜化合物引起了国内外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的高度关注,相继对研究组发现的不同结构类型的三萜化合物开展了全合成研究,其中尤以我国的杨震教授团队,法国、印度、英国的研究团队最为紧迫,开展了有关化合物的全合成和结构优化工作。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组还首次从其衍生物SJP-L-5中发现了具有强抗HIV的活性。由于其活性强,作用机制独特,毒性低等特点,目前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正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HIV药物。

    据悉,多年来,研究组已从五味子科植物中成功分离鉴定了425个新化合物(包括28种新颖骨架三萜)。发表研究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即为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104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9项已授权。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国内外科学界公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研究团队已成为世界五味子科植物的化学研究中心,是中国近年来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获得同行认可的、系统性和标志性的研究工作之一。(完)(记者 施铭)

编辑:刘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