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11.10.2016  16:38

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下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以建设“美丽春城、宜居昆明”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为此,将深入开展城市“四治”行动。治乱—治理市容环境乱象,依法对“门前三包”落实不力、占道经营屡治屡弹、工地管理不规范、渣土泼洒污染严重、车辆乱停乱放及乱排乱倒、乱贴乱画、流浪乞讨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等“六大乱象”进行集中整治。治脏—治理重点区域脏迹,全面开展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公共厕所、饮食摊点、集贸市场、街巷院落、河道沟渠、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和铁路沿线、各(高速)公路入城段、机场沿线、轨道交通站内外等重要窗口单位的环境整治。治污—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加强城市大气、土壤、噪声、水污染治理,加强建筑施工和拆除工地扬尘的控制、建筑垃圾(含渣土)扬尘管理、道路扬尘控制。治堵—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路网格局,加快主城道路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丁字路、断头路”等城市交通梗阻,加强动静态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车辆分流和交通疏导,综合治理交通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同步建设配套设施,进一步推进停车场设施规划建设,科学制定车位配建标准,对老旧小区停车设施缺失的,须开展机械式停车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加强动静态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加强车辆分流和交通疏导,综合治理各项交通违法行为。

加快实施城市“三改”工程。改造旧住宅区,采取综合整治(微改造)、拆除重建方式实施改造,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环境整治、挖掘文化内容等,使其成为功能相对完备、具有个性特色的新型城市社区。改造旧厂区,主要以利用老厂房发展文化现代服务业为主,对具备改造条件的主城区工业企业,在完成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工作后,结合控规梳理情况,稳妥实施改造。改造城中村,按照疏密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强度,对二环内城中村改造项目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外,主要以微改造为主,原则上不再新批准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积极利用存量商品住房,采取以购代建方式妥善安置被拆迁村民,缩短回迁安置周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今年底前,严控城乡违法违规建筑增量,实现违法建筑“零申报”;2017—2019年,逐步处理城乡违法违规建筑存量;到2020年,城乡违法违规建筑增量得到坚决遏制、存量基本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形成。

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建设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以滇池水域及昆明城市建设区为版块,以环山郊野公园绿道、环水湿地公园绿道及城市绿道为廊道串联生态林、水系及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网络,积极创建具有“中国春城”特色的高原湖滨生态园林城市。到“十三五”末,在中心城区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各类绿地合理布局,完善绿地系统结构,提高绿地景观品质,使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以上。

有序推进农村“七改”行动。改路—改造农村道路,2017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村硬化路;2020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内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道路通畅工程,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改房—改造农村民房,2018年,农村建房规划许可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100%,完成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特色小镇和各类示范试点村庄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改水—改造农村饮水,加快乡镇自来水厂建设, 到2020 年,基本实现全市乡镇自来水厂供水设施全覆盖,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以上。改电—改造农村用电,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村庄亮化工程, 开展“宽带乡村”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固定宽带和4G高速移动通信网建设,同步提高城乡通信基础设施。改圈—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大力推进畜禽集中养殖点建设,结合产业发展,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改厕—改造农村厕所,加快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厕建设,到2017年,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2座以上公厕,每个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建成1座以上公厕,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改灶—改造农村炉灶,统筹开展“燃气下乡”工作,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进行试点,向农村推广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替代燃煤烧柴的炉灶,加大对农村燃气管线、设施等燃气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分期分片逐步实现燃气“村村通”,到2020年完成节柴节煤炉灶推广5万眼。

着力抓好农村“三清”工程。清洁水源,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县级以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95% 以上,开展河道、库塘等水体清淤治理,实现主要河道、沟渠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清洁田园,以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为重点,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化控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膜综合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可降解农地膜等安全回收处置,提升农业清洁生产水平。清洁家园,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重点村庄污水治理工作,2020年,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95%以上的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以乡镇进出口等门户节点、水库四周、河道沟渠两侧、村庄道路、村内空地为增绿补绿重点,积极创建园林乡镇和绿色村庄,到2020年,70%以上建制村达到绿色村庄要求。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家园

本报评论员

主流声音

对于城市而言,人居环境是当地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的直观体现。城乡人居环境的好坏,既关系到外部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关系到其在地域竞争和城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直接关系到城乡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生活质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市委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不但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昆明形象,改善发展环境的“发展计划”,同时也是一个坚持为民宗旨、提升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这一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必将对未来昆明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环境服务发展,注重改善生态、优化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当前的昆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昆明突破阻滞,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产生“洼地效应”和“亲和效应”,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客商安心经营,形成强大的民心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对良好环境的关注度和期待度越来越高。下大力气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就是要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全面开展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能不能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已经成为检验我们各级各部门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全市上下,对此都应高度重视,要在深入理解市委有关精神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要切实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关键在落实,成效看坚持。全市各级各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行动计划》的具体部署,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城市深入开展“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农村全面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拓展城乡绿色空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广大市民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城乡人居环境的提升“战役”中去,从我做起,积极支持参与单位、社区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把自己的垃圾收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设置好、车辆停放好、摊点摆设好;要自觉遵守村民公约、市民守则,破除旧风陋习,转变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新风的良好习惯,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让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全面提升昆明城乡人居环境,构建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全方位提升昆明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首席记者 贾献培 傅碧东 (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