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架起民政连心桥
——宾川县民政局以“代办制”为主的系列为民服务创新纪实
“民政”,顾名思义就是“民之政事。民政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一是“助威”服务部队建设,助国家威严;二是“保底”,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民生底线;三是“固基”,参与社会管理,固民主基石;四是“理事”,理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之事,办理社会公共服务。宗旨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攻顽疾,还政于民
在群众申请办理民政业务中,大多为老弱病残的特殊民政对象,行动诸多不便,识字较少,家庭困难。一件平常事,有时因材料不齐来回跑3、4转,费力、费时、费钱。对于山区群众而言就是难事。经统计山区乡镇来回一次需花钱百元左右。每天上班县民政局犹如赶集,人来人往,楼道内全是办事群众。如何解决群众办事之难已成为民政转作风,服务群众的首要大事。
“不破不立”。只有破旧制,创新制,才能将民政、民政干部从繁杂,纠缠不尽的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正真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顽疾。县民政局找准问题后,一方面深入“代办制”成功部门取经,一方面长时间多次深入乡镇、村组、农户,与贫困群众,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群众之苦,了群众之需,明群众之盼,并一一记录汇总。
应民需,创新制
县民政局召开了调研、走访、分析、梳理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邀请人大、政协、乡镇领导、基层民政干部、群众,研讨破旧制,立新制工作。县民政局应民之需,解民之难,大胆创新,先试先行,通过不断的斟酌、修改、完善,推出民政工作“代办制”,医疗救助“一站式”的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宗旨真正落到实处,还民政之事于民。
“代办制”:将关系民生的医疗救助申请、临时救助申请、优抚定补申请、老年证办理四项民政工作实行由村委会(社区)文书首先审查资料,并报至乡镇社会事务办(民政所),乡镇民政助理员审查后报至县民政局,最后由县民政局审查、审批。审批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局汇入救助对象的账户,并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接受监督,省级核定的六十岁退伍军人优抚定补按季度汇入定补人员账户。办理的老年证由乡镇民政助理员、村委会(社区)文书逐级返还给群众。
医疗救助“一站式”:就是对民政对象(五保、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在州、县、乡(镇)定点医院住院的治疗费,在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剩余部分,再次按比例当场给予减免的救助服务。
民政工作“代办制”、医疗救助“一站式”,均以快捷、无偿服务的形式开展,代办过程中、“一站式”办理过程中业务人员不与资金见面,资金安全可靠。变“群众上门”为“干部跑腿”。
增意识,强服务本领
民政工作较为繁而杂,政策法规多,面对的是特殊群体。一是需要付出超一般的耐性,特殊的沟通;二是需要准确把握法规和政策;三是需要拥有一颗慈善之心;四是需要严谨细心办事的品质;五是需要要有一颗热爱民政事业的激情心。县民政局针对民政工作人员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以及开展工作的需要,一是加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人民公仆意识教育;二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三是激发为民办事的公仆激情。同时将“代办制”、“一站式”所需材料以1、2、3、4……、简单明了的方式粘贴在乡镇和村委(社区)办事人员办公桌边,画出办事流程图,适时到乡镇和村委(社区)指导,并随时接受镇村两级代办人员的咨询。通过教育、培训、指导镇村两级代办人员已熟练掌握了代办的业务工作。
架连心桥,民政之花开心坎
“代办制”、“一站式”通过年初以来的运作,经济、社会效益已显现。年初以来,“代办制”共代办一般群众医疗救助524人,代办资金达102.7万元,代办临时救助728人,代办资金58.6万元,代办老年证500余本,代办退伍军人六十岁定补申请141人。“一站式”医疗救助共547人、救助金53.2万元。“代办制”、“一站式”的民政工作创新与以往群众上县民政局个人办理成本计算,共为群众节省来回的车旅费36余万元,为群众节省3700余个工时,工时费达21余万元。群众不出村既能办理民政事务,不出村既能得到民政救助,不谋面既能得到民政服务。民政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使群众对政府、干部、民政工作耳目一新。民政爱民、亲民、为民之泉经连心桥沁入群众之心,民政之花开遍村村寨寨,各家各户。(宾川县民政局 袁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