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料:1940年,昆明工业内迁数居西南第三

28.09.2015  16:52

滇越铁路开远车站

1943年,桂林展览会授予昆明化工厂奖状

1945年,昆明兵工厂同仁合影

昆明市档案局日前公布第六批,也是今年最后一批抗战文史资料。档案忠实记录了那段时期的昆明,它对中国抗战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替代的。

重要的战略交通大动脉

抗战全面爆发后,连接南亚、东南亚,具有独特地缘优势的云南被推上历史舞台,昆明成为中国接收国际包括华侨援华军事物资的聚散地、分配地。

滇越铁路作为抗战大通道之一,在抗战爆发至1940年9月铁路被截断的3年时间里共运送物资130万吨(其中军用物资40万吨)、人员数百万,成为昆明作为抗战“桥头堡”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据统计,1938年8月至1945年8月,通过滇缅公路抢运回国汽车13000辆,运入中国战时物资约49万余吨(其中油料20余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信器材20余万吨)。此外,1942年2月10万中国远征军亦经此路入缅作战。

重要的军工和重工业基地

昆明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基地,大量的厂矿、企业、军政机关和学校搬迁来此,特别是国内的一些重要工厂搬迁至昆明,对抗日战争乃至后来国家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二是为促进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为我国工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40年昆明地区主要的工厂企业已达80个,其中兵工行业6家,机器行业11家,冶炼业6家,电器业7家,化工业25家,纺织业15家。当时昆明的工业内迁数量仅次于重庆和川中区,居西南第三位。厂矿工人也从战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

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出征地

1942年,中国战区被确定为亚洲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中国即派遣10万大军开赴缅甸,协同英美军队对日作战,昆明正是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出征之地。随着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揭开了滇西抗战序幕。滇西抗战是我国8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的转折战役之一。

1938年,由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迁入昆明。除西南联大外,又有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正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等相继来昆。这些高校都是传播文化的基地,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等,都深深地影响了云南的教育事业,使云南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春城晚报 记者 张勇 文

昆明市档案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