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云南记忆】抗战期间的昆明报纸

02.08.2015  13:20

8年抗战期间,昆明市的日报和晚报曾达到10余家

1943年5月22日《云南日报》刊出中央社播发的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被美军战机击落座机死亡消息

□段之栋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大量内迁昆明,昆明市的人口骤然增至20万,抗战后期已突破30万。当时因处于战争环境,社会各界人士对国内抗日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极为关注,都想通过报纸来了解抗战信息,适应这种要求,昆明市的报纸种类和发行量都大为增加。抗战开始时,昆明只有两家报纸,即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机关报《云南民国日报》和云南省政府机关报《云南日报》。之后,《朝报》由南京迁来昆明出版发行,天津的《益世报》也一度迁昆。接着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和国民党军队系统创办的《扫荡报》都相继在昆明发行了“昆明版”。再有,南洋归侨创办的《侨光报》(后因经费紧缺停办)、云南财政界人士创办的《正义报》随之问世,抗战后期又出现了《观察报》。中央通讯社也于抗战初期在昆明建立了分社,向昆明各报迅速提供国际、国内新闻的电讯稿。

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重庆《新华日报》在昆明已能买到,该报于1945年初还在昆明市青云街设立了营业分处,除发行报纸外,还销售《群众》周刊以及一些莫斯科版的中文马列著作。

由于战争风云瞬息万变,为了让最新的消息能及时传递给读者,日报已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各种晚报应运而生,全市计有《朝报晚刊》《中央晚报》《云南晚报》《昆明晚报》4家,其中,除《昆明晚报》外,其余3家都是同名日报主办的晚刊。8年抗战期间,昆明市的日报、晚报已先后有过10余家之多。

当时昆明的报纸,有的是日出对开1张4版或2张8版,也有出6版的,有的是日出4开1张不等。在各报办的副刊中,《正义报》《观察报》等报的副刊办得尤为生动活泼,较受读者喜爱,刊登的文艺作品和影剧评论也很有质量。

抗战时期的昆明,报纸很受人重视,除报馆(当时称谓)门口有阅报栏外,各个城门洞的两侧城墙上和正义路三牌坊的柱子上,都贴着多种报纸,经常围满看报的人群。笔者那时也经常在上学放学途中到报馆或城门洞看报,有些报纸的内容乃至标题,至今还记忆犹新,如“苏联对日宣战”这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就是1945年8月9日贴在小西门城门洞旁的各种报纸的头版头条的标题,虽然时隔70年,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报纸的零售,主要是依靠报童流动叫卖。这些报童都是失学、流浪儿童,他们为了糊口,叫卖特别起劲,边喊报纸的名称边宣传报上的要闻。每天上午或下午出报时间,昆明市区遍街都可以听到报童的叫卖声:“中央日报、新华日报、云南日报、正义报、扫荡报……”、“朝报晚刊、云南晚报……”、“苏军攻克柏林”、“美国重型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遇到有人买报,一群报童便蜂拥而上,争相出售,那清脆的童声此起彼伏,算得上是昆明街头的一大景观。报童白天沿街卖报,晚上就睡在位于华山南路西口《朝报》报馆的一楼柜台前,夏天和衣而卧,冬天盖床破草席或烂棉衣,“朝报大旅社”(报童们戏称)住满了,还可到同仁街有檐的人行道上去露宿。他们每天赚钱很少,吃饭则到街头露天食摊上去吃两顿“冒尔头”(堆尖的带菜饭),有时买个麦粑粑也当一顿,十分可怜。

抗战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感召下,昆明出版的多数报纸都能较为真实地报道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新闻。我军和苏、美、英盟军的历次重大胜利,各报除在显著地位登载消息、通讯外,还配发社论、评论等,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那时的一些非官方报纸如《正义报》等,敢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腐败现象,如贪官污吏、黑市奸商、社会丑闻等,只要一经记者查实,便在报上曝光,赢得读者好评。如1944年5月,昆明有一个6岁的小丫头被主人打得遍体鳞伤,死于非命,此事被《正义报》揭露,并驳倒了被告重金聘来的能言善辩的律师,结果被告(小丫头的主人)终于难逃法网,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伸张了正义。市民闻讯后,当街或到法院大门口燃放鞭炮,以示支持判决。另外在昆销售的重庆《新华日报》,因经常刊登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进步言论和独家新闻(如1941年发生的“皖南事变”),备受读者青睐,往往是报纸一到便抢购一空。还须一提的是,在当时昆明各报中几乎都有中共地下党员担任编辑、记者,他们对宣传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昆明的当天晚上,昆明的几家大报都发了“号外”,昆明的夜空,报童叫卖号外声、市民燃放鞭炮声、敲锣打鼓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胜利交响乐。

抗战胜利后,外地迁昆出版的一些报纸如日出四开一张的《观察报》,因办报人陈仲山、张萍庐离滇迁回南京而停刊。另一位从南京来昆办报的老报人——《朝报》及其晚刊的总经理王公弢自愿留昆,该报继续在昆明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