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 云南记忆]寻找难以忘怀的滇西记忆

16.08.2015  09:49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开馆二周年之际

蔺斯鹰文 记者 刘建华 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这个馆和国殇墓园是2014年9月1日被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我静静地跟在人流中从“序厅”、“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祈愿和平”、到“记忆永存”一个展厅一个展厅仔细观看,尽管作为一名参与者从开始建设到布展直至建成开馆我已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踏入这个馆,但每看一次都让我内心无比的震撼和感慨……

滇西抗战” 一段应该永远记住的历史

70年前的“滇西抗战”,中国军队全歼日军并率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成为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全歼侵略者的光辉战例,谱写了中国人民抗击外辱的不朽诗篇,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光辉体现。“滇西抗战”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至关点和转折点。不仅如此,“滇西抗战”和缅北反攻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的战略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15日“滇西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台湾国民党中央副主席蒋孝严亲临揭牌并在讲话中盛赞此举,说明我们的目的实现了。从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角度讲,“滇西抗战”不仅是保山而且是云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滇西抗战”这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为保山及云南的文化发展作贡献。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日将士、各族、各届、爱国侨胞、盟军官兵与滇西民众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赴汤蹈火,为捍卫人类尊严、独立、自由而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正义之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历史上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段历史被长期淹没乃至遗忘。近年来,尘封的历史越来越多地被后人关注,想要了解和探寻这段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多,“滇西抗战”纪念馆开馆引起了世人强烈的反响,开馆第一年,参观人数达到105万人。

对于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腾冲人来说,从小就知道腾冲曾打过大仗,腾冲古老的文庙是我40年前读小学的地方,先师殿上累累的弹痕、建校劳动时挖出的生锈的枪支弹药、遍布全城的炸弹坑、来凤山上纵横交错的战壕、英国领事馆的残垣断壁一直在静静地诉说着历史。

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腾冲县委、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着手恢复腾冲国殇墓园并对公众开放,每一次到国殇墓园看到小田坡上那一冢按军队序列由高到低排列的墓碑,都让我为那段悲壮的历史而震撼。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开始采访和接触到了远征军老兵和他们的后人,听他们讲述那段血与火的悲壮故事,当时写了一篇散文《走近国殇墓园》,回顾历史、缅怀英烈,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给国内的几家刊物投稿,读过该文的编辑都被深深感动,无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篇文章无一刊物刊发,二十多年过去我再也找不到底稿,每当想起这件事,心里都感到无比遗憾。

2004年初,全省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保山掀起了打造包括抗战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热潮,我又重拾与抗战文化的缘分,借抗战胜利60年之机,我们在腾冲成功举办了“中缅印战区“滇西抗战”学术研讨会”,通过那次会议结识了远征军缅甸同古战役具体指挥者刘放吾将军之子刘伟民,戴安澜将军之子戴澄东、戴复东,收复腾冲的198师师长叶佩高的女儿叶蕾蕾,史迪威先生的联络参谋王楚英先生等,后来又逐步认识了被腾冲界头村民救助的美国飞行员芬德利之女丽莎及研究二战“滇西抗战”史的专家戈叔亚、章东磐,《大国之魂》的作者作家邓贤、曾经在猴桥架设输油管线的美国老兵尤金斯和美国以描写二战知名的作家詹姆斯·布拉德利等,并通过热心人士姜雯、史迪威先生的外孙约翰·伊特布鲁克,重新寻找到了牺牲在腾冲的5位盟军官兵的姓名和职务,并参与组织了2004年9月14日在腾冲举办的为19位牺牲盟军重新立碑活动,此举得到了原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这位曾经的美国二战老兵的关切,亲自致信当时的保山市长表达感激之情,至今信还在国殇墓园刻石为记,供游人参观。

2006年初,保山市出台了《外来影视剧拍摄以奖代补》的政策,积极协调引进了国内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到保山,拍摄了一批实名反映“滇西抗战”历史的影视作品,“滇西抗战”四部曲:《滇西往事》、《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边城》、《翡翠凤凰》《腾越殇魂——抗日县长张问德》。还有非实名但全程在腾冲拍摄的反映远征军题材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纷纷上了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卫视,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滇西抗战”热,很好地宣传了“滇西抗战”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极大提高了“滇西抗战”和保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很多人正是看了影视剧到保山来“忆抗日英雄,访抗战故地”。

浴血抗战的历史已经过去了60多年,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大义牺牲的士兵逐渐凋零。为了扩大“滇西抗战”的影响,同时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这些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为历史和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珍贵影像,保山电视台发起策划了“让我们铭记——寻访中国远征军大型媒体公益活动”,由保山市委宣传部领导担任组长并带头捐款,在市委和政府、市内外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开始了漫长的寻访,历时数年足迹遍及省内外、香港、台湾,以及缅甸、美国寻访最后的中国远征军,对在世老兵进行采访拍摄,同时保山电视台也摄制了《记忆的伤痕——慰安妇滇西大揭秘》、《寻找上校》、《寻找猴桥小孩子》、《松山,松山》配合央视拍摄了《腾冲、腾冲》等一批与“滇西抗战”相关纪录片,在国内外多国媒体以不同语言播出,并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奖。

2013年4月我带队到台湾寻访,我在台北采访了95岁的四川籍抗日老兵杨剑秋,他给我们回忆了1944年5月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收复腾冲的经过。5月的高黎贡山白雪皑皑,战士身着单薄的夏衣,饿死、冻死不计其数,把防毒面具都烧了取暖。攻打腾冲城,他被炮火压住蜷缩在城中的龙云铜像下,整整一天一夜,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出来一起参加滇西反攻的12个兄弟,经过了几场战役之后,最终只剩下4人看到了腾冲光复。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13年4月22日在台湾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的帮助下,我们在桃园“荣家”(荣誉国民之家)采访96岁抗日老兵王庭朝,重病之中的老人当时是坐着轮椅,身上挂着尿袋接受我们的采访,讲起杀敌的经历我们仍然在他的眼神中看到坚毅和果敢,回来不到一个星期就听到了老人离世的消息,让我们痛心和遗憾不已,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寻访的决心。老人给我们回忆起了亲历野人山的经历,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到处是同伴的白骨和倒地死亡身上爬满了蚂蟥的战友……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