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 云南档案记忆(三):西南联大 谱写华章

22.07.2015  09:51

     编者按: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东亚大陆与中国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结合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国内国际战局的变化,被推到“以一隅而荷全国之重任”的重要位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亚洲太平洋战线)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坚固大后方又是抗战最前线,即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战时中国的联外大通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云南省档案局授权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发布关于云南省参与抗战的历史档案资料。此次发布的档案资料共分5组:“滇军出省 抗敌疆场”、“滇缅公路抢修”、“飞虎驼峰”、“西南联大”、“滇西抗战”。每组历史图片及历史原件图片都在5件以上,大多原始档案资料为第一次发布,弥足珍贵。全面展示了云南参与抗日战争的历史,真实记录了云南各族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大牺牲与重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避免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种子遭受战火摧毁,众多华北及沿海城市高校、研究院所纷纷南迁、西迁。1938年4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分3路到达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昆明校舍紧张,文法学院暂居蒙自上课,8月迁回昆明。

    西南联大在滇8年,以“刚毅坚卓”为校训,汇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在云南的支持、帮助和保护下,先后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学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共培育学生8000余人。1945年6月,西南联大结束北归,留下师范学院作为对云南8年养育之恩的回馈,为云南培育了大批教育人才。

    西南联合大学在恶劣的战时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很多师生成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有100余人成为中科院院士,12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云南省档案馆)

     档案图片说明

    郑天挺为商洽蒙自设分校事宜给恩师蒋梦麟的亲笔书信(1938年3月21日)

    1938年3月18日,时任北京大学秘书长的郑天挺作为西南联大在蒙自建立分校的北大先期筹备人员到达蒙自,受到当地豪绅周柏斋的接待并住在周宅。此后一周,郑天挺每天一封书信向恩师蒋梦麟报告蒙自分校筹备情况。蒙自分校于4月底筹备完毕,5月文法学院开始上课,8月结束课程迁往昆明。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