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兴忠: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 促进云南省经济平稳增长

09.03.2016  12:00

        今年2月初,云南省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22条稳增长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丁兴忠就此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是拉动云南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云南省提出推进20个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3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确保今年投资增长18%以上。

        新华网: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您提到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怎么理解“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

        丁兴忠: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要去产能、去库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在这些过剩产业和淘汰产业投资的话,那就是无效投资,谈不上精准和有效。

        根据云南省“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要做到“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首先投资领域一定要选准。从目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第一个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严重,因此省委省政府解决投资精准度和有效投资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五大基础网络,依此布局实施一大批项目。2月24日集中开工了十一个重大项目,这些都是关系云南发展重中之中的项目,对今后发展的支撑度非常强,因此“五网”是扩大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的重点。

        另外,云南省到2020年要和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关键问题和难题是47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因此,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无论是易地搬迁、基础设施改善,还是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扶贫产业项目的推动,都需要扩大投资,这一块投资关乎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因此,我认为这一块投资绝对是精准和有效的。

        再一个,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云南省虽然有一些过剩产能,但是全省的规模总量是偏小的,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我们是去产能和助发展同步实施。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和产业规模不足的问题,最大的要求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仍然存在上项目、扩投资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重点是打基础,惠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共发展。

        新华网:您认为云南省要实现精准和有效投资,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

        丁兴忠: 扩大有效投资的载体是项目,我认为项目发展在云南还存在一定困难。很多项目要得到国家支持,必须按基本程序获批,从设计到开工建设需要走很多程序,而且在前期过程中,怎么选定、谋划、包装项目,使谋划出来的项目能够精准有效,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云南省发改委准备向省政府提议,除了市场化项目之外,尽快推出带有政府性质的十大前期工程包。第一个是交通枢纽工程包,比如按照“十三五”规划,云南省有四个枢纽,昆明、曲靖、大理、红河,我们这一次一并推出。第二个工程包是轨道交通,包括了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等。比如说,今年云桂铁路和沪昆铁路开通之后云南进入高铁时代。但是,我们的高铁网络并不是仅靠这两条铁路的建成就成型了,我们认为还应该在省内城市之间,以及与全国其他城市建立更加快捷和便利的轨道交通网络。第三个是航空。云南省是民航大省,在“十三五”期间,仍然需要上一部分机场项目,争取到2020年全省机场数量达到20个。第四个是高速公路。从云南省发改委的角度构建的高速公路主要是两个板块,一个是滇中城市圈的5个州市的55个县市,全部实现通高速。第二是要构建云南沿边高速通道,由北到南这一段边境线上,我们想构建一个高等级的公路。第五个是新城镇化的工程包,包括滇中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边境地区瑞丽、磨憨、河口、孟定四个地方要打造国门特色城镇等等。我们总体推的10个工程包还包括国际产能合作、新产业、旅游产业、水利基础设施等。

        第二个困难是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融资难最难是资本金,因此我们通过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形式,缓解了资本金问题,然后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社会融资相互补充,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那么今年初步是要新增贷款2400亿元来扶持重点项目。我们要寻求社会各种资本来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各类项目建设,包括大力推广PPP模式,争取在今年形成多样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新华网:云南省在扩大有效投资的过程中,如何兼顾投资的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

        丁兴忠: 要兼顾投资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关键在项目谋划时要长短结合,既要规划一批投入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如民生、社会事业、旅游产业发展项目等,又要谋划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且对投资有强拉动、利长远、增后劲的“关键性、支撑性、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

        比如说扶贫攻坚里面的易地搬迁项目,一个村子或者一户农户,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建设周期是很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短效投资,反过来看,解决的是一个村子、一户人家的安居问题,在易地搬迁的同时,生产发展问题也要一并考虑,这就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兼顾了投资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民生等方面的项目,是能兼顾投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前提是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加大投入力度。

        长效投资主要是支撑全省经济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类项目,逐步消除影响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制约。比如一条高速公路可能现在的车流量不是很多,但是从长远发展的情况来看,现在不多不证明将来不多,因此在谋划项目的过程中眼前、中期、长远都要兼顾,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实施全评价,进一步将近期投资和长远投资紧密结合起来。

        新华网:“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云南省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如何处理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丁兴忠: 在保持云南省投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防止产能过剩。特别是在新常态下,要转变观念,坚持投资规模与质量并重,把握好投资方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保持一产投资稳定增长,扩大二产尤其是工业投资规模,巩固三产投资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把加大投资规模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促进投资向实体经济集聚。

        具体来说,一要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在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等方面加大投入;二是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巩固提高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强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特色轻工、现代生物、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方面加大投入;四要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在旅游、民族文化、健康服务、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五要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云南省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构建创新型、开放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云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要下大力气推广和实施PPP模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那么,在具体项目选择方面是否有一些特别着重的行业或领域?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丁兴忠: 云南省推广PPP模式,在具体项目选择方面要着重考虑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具体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

        PPP模式主要目的是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在上述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政府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营运,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PPP模式由作为社会资本的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承担项目的设计、建设、投资、融资、运营和维护等责任,政府作为监督者和合作者,主要根据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加强对发展战略制定、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等,有助于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更好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弘扬契约文化,体现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