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关键精准发力

26.06.2016  20:09

    □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强势推动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旅游业保持持续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5年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从1.7亿人次增长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18.4%,旅游总收入从1300.3亿元提高到3281.8亿元,年均增长26.0%,在全省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产业逆势上扬,为我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就业、减贫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面对大众旅游时代的加速到来,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考虑大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态势,从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与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获取更加强劲的动力源泉,释放旅游综合功能。纵观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无不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瑞士、新西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著名旅游胜地,都是纯净的生态、优美的环境、风情浓郁的美丽小镇和乡村、高品质的旅游区、美丽风景道等特色旅游要素的集成;我国的桂林、成都、张家界、九寨沟、琼海等著名旅游目的地,无不是风景、风情、风物、风尚、风气在空间上的完美结合。当前,随着旅游业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综合、辐射带动面越来越宽、综合影响力越来越大、优势越来越凸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新的整体战略选择,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将全域旅游作为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战略。我省发展旅游业,既有世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时代机遇,又有国家重点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还有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省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我省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将会明显提升,发展旅游产业将是云南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总之,实施全域旅游是我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时期我省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

              用全域旅游这把尺子来衡量,与旅游先进发达省区相比较,我省旅游业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旅游产品结构性失调、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旅游需求旺盛与旅游产业主体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突出;三是景区内外“两重天”、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发展“两张皮”。四是旅游行政管理“小马拉大车”。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思想和观念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加快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更加积极有效地融入世界旅游发展大潮。

                第一,要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多规合一是全域旅游的基石,要强化大旅游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推进“多规合一”。要对接全省“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进行系统规划,点、线、面结合推进,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点上抓景区景点、旅游小镇、旅游名村的打造,打通点与点连接线,将道路沿线建成景观带,在点线结合的基础上,把一县、一州市,滇中核心旅游圈等区域甚至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形成全域旅游格局。要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拳头产品。要坚持以全域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寨、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地要找准主攻方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千万不能简单复制、粗暴克隆,坚决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

                第二,要以融合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旅游+”,培育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要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互联网、科技、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将其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插上“旅游”翅膀,实现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要把产业融合出现的新业态作为旅游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来培育,既要重点抓好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又要抓好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渗透产生的新业态。要紧紧把握旅游新业态热点,善于捕捉游客的兴奋点,特别注意那些产业链相对完整成熟、向大众蔓延的趋势快速的业态,使其成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拳头产品。要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要打破传统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整体规划、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旅游+”、落实“旅游+”、做好“旅游+”。

                第三,要以旅游景区为重点,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切实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旅游景区景点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要集中推出和提升改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线路,使老景区焕发新活力、新景区展现新风采。要突出市场主导作用,用特色资源、特色项目、特殊政策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旅游项目,培育形成一批旅游产业基地和集聚区。要不断提供和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季性旅游产品供给,面向广大国内外游客创造更多的生活化时空,形成全天候的旅游消费需求。要大力推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积极推动旅游产品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向深度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重转变。要围绕生产和销售两大关键环节,大力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加快购物平台建设,构建更加成熟的旅游商品供给体系。要抓住国家进一步增加免税店、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等重大改革举措,加快发展旅游购物,在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建设购物广场、购物街区或购物点,在口岸城市发展免税购物,改善购物供给。

                  第四,要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不断强化功能配套,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交通全域化、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智慧旅游设施和服务全域覆盖等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整合各种渠道资金,加强对全域旅游的交通、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景区之间连接公路和旅游环线断头路。要提前谋划好沪昆高铁、广昆高铁开通后沿线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开辟更多通往欧美主要城市和成熟客源地的航线航班,加快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旅游码头、停靠点建设及旅游港口的扩能改造。要深入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快主要旅游道路沿线的美化绿化和改造提升工作。要集中开展针对重点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的城乡环境整治,推动城乡面貌和卫生环境有根本性改变、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要把旅游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在景区内外、交通沿线等区域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高。要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要高度重视旅游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到既保护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

                  第五,要以市场整治为抓手,推进依法治旅进程,进一步树立文明旅游形象。要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不断做优旅游服务。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加强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协同联动,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建设,营造公平、透明、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要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出狠招、下重拳解决不合理低价、强迫游客购物、旅游合同违约等突出问题。要认真总结建立旅游警察试点的成功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建立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和黑名单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导游准入退出管理机制,研究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优胜劣汰的正面导向。要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大力倡导文明旅游,遏制游客不文明行为,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要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品牌化,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最佳旅游景点、最佳旅游线路、最佳旅行社、最佳导游、最佳旅游饭店、最佳农家乐等行业先进典型,使旅游优质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第六,要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持续开展营销宣传,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开放是全域旅游的本质特征。要积极推动多层次、大范围的区域旅游合作,打造跨省区精品旅游线路、沿边跨境旅游线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要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开发大景区,建设大项目,推出新产品、新亮点。要以“大外宣”为牵引,制作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片,策划开展一批声势浩大的旅游推介活动。要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要完善多层次旅游宣传体系,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各类机构的对接沟通,积极“走出去”参加海内外会展,借力机场港口、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渠道,推介云南优势旅游资源。要实施精准营销,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和把握人们旅游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组合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直指消费者的“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引导、创造和拉动新消费。

      (节选自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4月19日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