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利用CT扫描研究寒武纪动物化石
新华网云南频道8月12日电(记者 岳冉冉)记者从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获得消息,科学家首次利用微型CT扫描研究云南澄江节肢动物化石,揭示埋葬在岩石里的节肢动物身体构造细节获得成功。该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科技期刊《科学报道》上。
据实验室主任侯先光教授介绍,云南寒武纪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已有5亿2千万年历史,其中保存有大量精美的节肢动物化石,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类一定程度上呈3维立体保存的化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用钢针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埋葬节肢动物化石的岩石进行修理解剖、剥离覆盖在动物构造表面上的围岩,以揭示埋葬在其内的软躯体及附肢构造等细节。此种研究手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些珍稀化石标本原有的构造细节,并且这一传统研究手段也难以完整揭示动物化石的所有细节。
寒武纪澄江动物群的节肢动物一直以来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现生节肢动物(例如蜘蛛、虾、蜈蚣、昆虫)的祖先型动物,而现生节肢动物一直以来都是地球上物种数量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澄江动物群1984年被发现以来,由于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研究人员都只能从显示在化石表面上保存的构造对这类动物进行研究。
此次,侯先光教授研究团队利用X光可以完全穿透保存有澄江化石的岩石石块,以及澄江化石动物构造细节与围岩对X光吸收程度不同等特性,使用微型CT设备对一枚外形酷似虾的澄江节肢动物化石标本进行了X光扫描,并揭示了埋葬在岩石表面之下1毫米深度位置的动物身体构造细节。最终,研究人员将该化石物种鉴别为澄江动物群中独有的物种:镜眼海怪虫。
据侯先光介绍,此次创新性研究技术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澄江动物群里呈3维立体保存的节肢动物和其他动物类群的标本研究中,还可以推广到跟澄江化石标本保存类似的其他动物群标本的研究中。(完)
编辑:赵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