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主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加快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现代化

03.04.2015  18:18
 

主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加快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现代化

——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5年4月2日

 

经过精心筹备,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今天顺利召开,这次会议召开很及时,也很重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立根之本,世界上所有的高水平大学教学水平都是很高的。我认为,高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教务处长,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能只为教学而思考教学、关心教学、管理教学,而是要从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维度,来研究教学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云南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入调整经济结构,全面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从根本上讲要靠教育,尤其是要依靠高等教育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以学生培育为中心,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是云南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就是总结分析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和困难,探讨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下面,我就当前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谈三点意见和看法。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省高校办学成效显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教育部的悉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通过全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2014年全省高校凝心聚力,积极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办学效益和声誉进一步提高。

办学规模 适度扩大 2014年全省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在学学生82.4万人,比2013年增加近3.5万人;全日制本专科生达到57.7万人,比2013年增加近3.9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3%,比2013年增长2.5个百分点。

教育结构逐步优化。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临沧师专升本和大理学院更名为大学获教育部专家组评审通过,云南高等教育布局更趋合理;首批遴选昆明学院等6所转型试点本科高校和一批促进转型项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全面启动。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启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首批遴选17个高校新型智库进行建设和培育;深入推进“2011计划”,目前已认定了两批共1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全省高校新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家;云南师范大学荣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荣获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大学的化学和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的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云南大学启动服务云南行动方案,正努力朝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昆明理工大学牵头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正式入列,“昆明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获得国家认定。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已完成7所高校的章程核准工作,依法治教有序推进;高职对口中职招生、在校中职学生直升高职两项招生改革试点不断扩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有突破,高校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国门大学建设初见成效;教育厅获得教育部“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荣誉称号,成功承办第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华文教育基础平台得到夯实。

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加强。 2014年,全省高校有2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中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1人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7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领军团队和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增强。

大学生资助和就业创业有新成效 启动实施云南省贫困学子奖励计划,3697人获得该项奖学金;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项目,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分别达到87.7%和97.1%。

高校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有创新。 印发《云南省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总结成绩的同时要看到,云南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既需要继续强化高校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还需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驱动能力。

二、立足省情、贯彻方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相统一,坚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的高度,首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标志着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方略正式出台,也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必须围绕“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结合云南省情和中国面向西南开发开放的国情明确要求: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全省高教系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服务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就是要基于“四个全面”这一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现代化。

      全面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和民生建设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教育质量为基础的“软实力”建设和以教育公平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得到加强。云南高校要全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云南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既要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优化教育结构、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还要强化办学特色、注重创新引领、努力打造面向西南的教育高地。

全面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为云南破除妨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深入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改革指向。云南高校要抓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契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扩大教育开放,努力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

全面 推进依法治教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云南高校要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基础,切实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之中,以法治方式推进和保障改革,以法治思维解决教育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促进完善教育立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努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全面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高校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云南高校要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反腐倡廉、基层党建、安全稳定、作风建设等工作不放松,切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要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努力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省教育的战略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力争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2015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中期的一年,也是推进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也要总结过去,在认真分析“十二五”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存在的差距与困难的同时,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当前的形势和要求,积极谋划“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前一段,教育厅高教处已牵头起草了《云南省“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总结暨“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下一步要尽快修改完善,为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提供指南。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面对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要求,云南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这一根本,以教学工作为抓手,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系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 要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把社会评价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导向,把社会需求及时反映到学科专业建设、教学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之上,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需要。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训练,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要动态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主动建立健全与人社、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等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主动为社会输送各种规格和类型的优秀人才。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适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通过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招生计划、项目评审以及专业审核、专业(类)教学国家标准、专业综合改革、专业年检与评估等方式,不断强化调控实效,使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能够做强做大,紧缺专业能够及时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专业能够超前部署,不适宜专业逐步萎缩或者淘汰。要处理好办学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类推进、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让民办高校更多承担扩大规模的任务,通过采取适当的生均拨款方式等办法,保护好公办高校合理扩大规模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教育质量。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实践育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学联盟建设,创造性地抓好卓越工程师、法律人才、医生、新闻传播人才、农林人才、教师等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等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根据教育部即将出台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制定完善《教学工作规程》和《课堂教学管理细则》,确保课堂教学生态风清气正。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坚持培养、培训和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让教学、科研、教学与科研双兼等不同岗位的教师都能获得同等的成长空间。要改革“双师型”教师聘用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以及高技能技术型人才为重点,打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师团队。要以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深化招生、培养模式、质量评价监督制度“三项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培养条件保障、组织领导“三项建设”,推进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一项计划”,努力推动云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二)要在提高高校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3月13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人才为先、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全面创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保障。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云南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政策赋予的“产、学、研、用”融合契机,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计划、资源、经费等管理模式,改革科技评价,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研育人,不断激发高等教育创新驱动活力。

抓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根据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云南计划到2020年建成30个左右名副其实的高端智库。下一步,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主旨,引导各智库认真思考研讨新形势下云南改革发展的大思路、大对策,积极开展高层次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研究,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建立完善相应机制,让高质量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不断增强高校新型智库在区域和国家发展中的影响力。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采取多种创新性举措,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取得更大实效,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2月, 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考察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时提出:“要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好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园和云南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下一步,要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重点,鼓励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共同努力做优做强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整合资源建设莲花高科技产业园;要深入了解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机制、创新成果、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督促与协调,力争早日实现重大创新成果有突破,创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有突破;要抓住滇中产业新区规划建设云南省高校科技产业园的重要机遇,加快促进孵化成熟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企业及时实现产业化发展,力保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要力争出台一批支持高校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的兼职、报酬、税收优惠等政策文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激发高校和创新创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为解决多年以来科技资源配置重复申请、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2014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下一步,要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为参考,建立公开统一的全省高校科技管理平台,深化科研经费管理与科技评价改革,不断增强科研活力,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要从健全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深化科研设施和仪器管理改革,尽可能把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探索。

      (三)要在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上下功夫

      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大学不在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关键要有特色。每一类型、每一地区的大学都有其发展空间,都能够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办出高水平。”通过分类指导、分类支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促进全省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云南高等教育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赢得社会认可的立足点。

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非常重视,高峰副省长曾经亲自率队到北京5所一流大学进行考察,并多次主持会议听取意见。下一步,要以8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为基础,加快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并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坚持“重点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采取“专项引导、政策倾斜、整合资源”的方式,力争到2020年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主体和建设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整合资源,尽可能争取多方面支持;对这项建设要实行项目合同管理,把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注重评估与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

      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国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十分重视,今年教育部将要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下一步,要根据“尊重学校意愿,尊重办学规律,推动更多更快更好转型”的基本思路,大力推动云南本科高校转型工作;要真正认识到转型发展是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在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求得生存、更好发展的机遇,通过招生、投入、项目等逐步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倾斜,促使转型高校围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明确办学类型定位,提升办学能力。

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陈豪省长在今年2月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云南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云南特色的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更好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云南开放大学和云南省学分银行建设,增强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特色;要不断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推动建立并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落实2017年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的要求,并在注重公平的同时,向改革力度大、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紧密的学校倾斜,向产业转型升级亟需的专业和艰苦行业专业倾斜,引导高职院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四)要在 科技教育辐射中心建设上下功夫

云南是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较早的地区,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国际贸易渊源来看,都具有争取先行先试的先天禀赋。然而,目前云南高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以及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平台有限,势必影响云南迈向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进程。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高校要及时抓住“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契机,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和加强智力服务平台建设等,主动服务云南面向西南的开发开放。

加强国门大学建设。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国门大学建设高度重视,李纪恒书记曾多次为此作出批示。下一步,要以贯彻落实李书记批示精神为重点,尽快修改完善《关于推进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将国门大学建设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争取专项建设经费与相应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关注;要以国家安全为重点,突破传统国籍国界思维,积极深化国门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周边民众的命运共同体认同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

加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力度。 云南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实施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迫切而重要。下一步,要以支撑云南发挥好“一带一路”重要门户作用为目标,支持高校加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力度;要把握好教育部今年优先支持高校开设与我建交国官方语言的8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等大好机遇,针对南亚东南亚语种设置不全、师资缺口较大以及语种教育所蕴含的文化力、经济力与辐射力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加快推进南亚东南亚语种教育平台建设和基地建设,大量培养具有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能力的区域性实用人才。

实施科技教育辐射中心建设。 构建面向西南的辐射中心大致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金融物流、社会公共服务和科技教育。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大学园区和职教园区的聚集效能,通过设立区域教育发展论坛、科技创新论坛、校企合作论坛、教育科技高层对话机制等,积极为区域互惠共赢搭建工作平台;要以区域人才培养为核心,尽可能从国家2万个互联互通培训计划中争取份额,积极打造面向西南的应用技术智力高地和实习实训基地;要以科技教育辐射中心建设为目标,尝试建立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及其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研发中心,积极争取区域合作事务中的话语权。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大通道。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云南将从边缘地区和‘末稍’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发展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面对总书记所描绘的辉煌蓝图,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四个全面”总方略为统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努力为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工作实绩,努力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做好“文章”。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