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云南过春节]花灯歌舞迎新春

17.02.2015  19:23

    姚安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一些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故事可见,其在唐朝末年开始形成,发展至明代最为兴盛并世代相袭相传,至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赏心悦目而遍及全县村村寨寨。

    姚安花灯底蕴深厚,风情浓郁,独具特色,流传较广且群众参与面较广。其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艺人组织玩灯班子到各村各户去表演,有的还被接到一家作专场演出,主人家敬备茶饭款待。表演多为打岔佬先唱祝词,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戏。在演出中都有鼓、锣、鈸、小锣、和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乐器伴奏,并在行进中耍龙或耍狮子。花灯歌舞的传承主要靠父母辈的言传身教,年轻人耳濡目染,代代相传,人们普遍能掌握,在运用时能歌善舞,而无特定的传人和编创。其特点是底蕴深厚风情浓郁,独具特色,流传较广,群众参与面广。

    姚安花灯以“拉花”和“牛歌”为主要内容。拉花是花灯流传至今比较完整的歌舞节目,开场戏多为跳圆圈,在广场演出时起“扩场子”的作用,所以人称“簸箕灯”或“团场子戏”。表演以打岔佬为中心,手持“膏药伞”,用数板夹唱风趣的打岔词,引男女舞者四、五人出场,栽歌载舞,欢腾跳跃。歌舞者持手巾、彩扇等道具,以“平腔”、“开财门”、“猜调”、“十二月采花”、“跑谱”为唱调和舞曲。圆场舞蹈有“边鱼戏水”、“扭麻花”、“大穿花”、“老牛擦背”、“喜鹊登枝”、“苍蝇搓腿”等;步伐有“一字崴步”、“丁字崴步”、“交叉崴步”和“颠步”、“提步”、“大四方步”、“小四方步”等;身段有“老鹰晒翅”、“海底捞月”、“小鱼抢水”、“双人照面”、“狮子摇铃”、“独立枝头”等等,形成了姚安花灯的独特风格。

    姚安花灯传统歌舞发展至今已成为全民性汉族舞蹈,可谓有汉族村落的地方就有花灯演唱,几乎每个人都能唱上几调,有的一家人就能演出一两场折子戏。全县花灯歌舞遍及城乡,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男女老少都能演唱,乡镇村(居)委会都组建有二十多人的业余花灯歌舞表演队。姚安花灯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深深扎根姚安大地,根深叶茂,绚丽多姿,成为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赞誉为“花灯之乡”而声名远扬。

    春节期间,姚安县城及光禄古镇还将举行迎新春文艺演出,龙华寺和军民总管府迎新春书画展,回型街淘宝,龙华寺祈福,古镇回型街和滇味乡村品鉴小吃及观赏油菜花等活动庆祝羊年春节。

编辑:徐毅杰责任编辑:徐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