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之旅——维西

19.04.2016  09:43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标题为《一群杭州人和云南一所小学的故事》的文章。细读后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关于 “四十朵花花”的助学项目,志愿者每年都会来到这里和当地老师还有那儿可爱的孩子们进行交流与互助。在和他们取得联系后,我于2015年8月31日只身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感悟之旅。

  “四十朵花花小学”地处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四保村,是由杭州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于2005年在县教委的指导下集体创办的一所公益小学。由于花花小学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被该地教育系统确立为当地小学教育的典范。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办学理念:一切从孩子出发。支教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温馨的校园氛围,同时结合自身的条件、特点和优势,通过课堂学习以及适应本地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教学大纲之余,还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帮助孩子们塑造和培养健康自信的价值观。

  我因大学时主修幼儿教育专业,对此助学项目满腔热血,激动使然,独自驾车来到维西县。维西,地处三江并流腹地,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南与怒江兰坪县接壤,北邻德钦县。最低海拔1380米,最高海拔4800米,地貌复杂多样,有高山、河谷和山间小盆地,地势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大起大落,切割剧烈,群峰巍峨,气势雄浑。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却是由众多少数民族组成,除了傈僳族外,这里还有藏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彝族和汉族近10个世居民族聚居于此。这里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之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特别是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说到生物资源,这里不仅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保护动物,还生长着各种名花奇卉和珍稀树种,比如兰花,杜鹃,龙胆草,红豆杉和榧木等,正所谓山明水秀,物产富饶,苍翠欲滴,浑然天成。对此,国家对当地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2015年,迪庆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立州”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首。全州上下致力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下大力气保护现有的生物资源,不得过度开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也正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之所在,维西虽拥有大量物质资源,但保护、开发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只能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缓慢前行。

  这里的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高山陡坡,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农、林、牧、渔业来维持,准确的说,农耕其实就是靠天吃饭。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全年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大小雨季之分,再加上海拔高差悬殊大,降水、温度和阳光分布皆不均匀,若天公不作美,碰到个干旱或水涝,那也就意味着这一年白忙活了一场,到头来只有把家里的牲畜卖了来维持生计;若这一年收成不错,富足的农作物过去都是马驮,现在有了中巴车,村民们托司机运到县城里卖个好价钱,以便购置些来年的家用或是存下来当作小孩将来的学费。

  从县城到学校有近两小时的车程,这里山地多,平地少,学校只能座落在山坡上。八月,正是这儿的雨季,去往学校的必经之路非常颠簸,开车在盘山老路上拐过数不清的弯,汽车也经常会被雨水冲塌的树木和滑坡的泥沙、石块堵住道路。学校座落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随着漫山的植被和蜿蜒的山路,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剩下的五公里山路汽车无法驶入,只有徒步穿过一条湍急的泥沙河,再往山上继续攀爬。

  初到“四十朵花花”,孩子们好奇又热情地像小尾巴一样跟在我身后,一张张干净淳朴、乐呵呵的笑脸,一个劲儿地凑到我面前问这问那。虽然我是新面孔,但小朋友们一点儿不认生,拉着我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弹琴唱歌。他们和大城市的孩子不同,这些孩子们总是喜欢成天与老师腻在一起,后来我才明白,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十多年前,这儿的人们还处于以物换物的生活模式,时间变迁,大部分成年人因村里赚不到钱,去了外地务工,留下子女与爷爷奶奶亦或是亲戚生活在一起。所以,某种程度他们已然把老师当作了自己最亲的人。

  时间挺巧,开学第一周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军训。这儿和城里的军训不一样,没有专业的教官,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分成几个列队,整齐有序地聚集在操场上。第一个项目是站军姿,虽然老师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短短十分钟,孩子们站在阳光下,一个个挺胸抬头,大汗淋漓,纹丝不动。接下来是练习稍息、立正和齐步走,这下可好,小朋友们齐步走时,嘴里喊着“一二一”,肢体却左手左脚,老师只有耐心地手把手教。通过一早上的训练,小朋友们已经能迈着整齐的步伐,像军人叔叔一样昂首挺胸,铿锵有力的走上几圈了。看小朋友训练的蛮有成效,一个个晒的小脸通红,老师决定让孩子们休息一下。一说休息,孩子们不知哪儿来的精神,各个活蹦乱跳。男孩子们最爱踢足球,当然,那不是真正的足球,只不过一个小皮球,操场上也没有正儿八经的球门,是拿砖头磊起来象征性的,但这阻挡不了男孩子们的兴趣,赛场上玩的热火朝天,传球的小男孩眼里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球在脚下运转自如,只见对方主攻小队员,小腿纤细,动作敏捷,奔跑的坚定有力,随即飞起一脚,射空了,在场小朋友无不捧腹大笑起来。

  玩儿累了,吃过午饭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回到寝室午休,养精蓄锐。下午是音乐课,大家要一起学习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排排坐好后,老师把歌词抄写在黑板上,又在录音机里放了几遍歌曲,有些小家伙一听到音乐就跳起来跟着旋律舞蹈,还有几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听完后,老师认真地一字一句教小朋友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有个男孩子唱着唱着像是领悟到了什么,小手捏成拳头放在胸前,大臂与肩膀平行,像是在宣誓的样子,认真亢奋地大声唱着,其他几个男孩子看到了也尾随着一起。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不禁拿出相机记录下了这段珍贵的场景。

  在孩子们唱歌的同时,做饭的阿嫂已经开始烧水、热锅准备生火做饭了。当地老师每周都会进城一次,把一星期的食材买回来屯着。阿嫂家里也有菜地,要是学校临时缺了洋芋或是大白菜什么的,她便从自己家里拿些来救急。我们每天的伙食大部分都是蔬菜,虽然也有排骨,但周一进锅开炖,用炖出来的汤炒蔬菜,这样一天天一顿顿吃下去,一直要到周三,才舍得把排骨盛到碗里吃,这时排骨已经炖烂了。我还记得初到学校第一天的晚饭,唯一的菜就是一锅肉汤煮的杂锅蔬菜,里面有些零星的肉末,甑子里的米饭倒是挺多。孩子们抬着自己的小碗尽然有序地排着队,打到饭菜后乖乖地坐到各自座位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时老师再开始打饭,盛菜,我平时没习惯吃汤泡饭,随便吃了几口就摆下了碗筷,可怜那晚翻来覆去饿到不行,只有强迫自己赶紧进入梦乡。

  这儿的晚上没有娱乐节目,孩子们吃完饭后自由活动,有两个高年级女生帮忙打扫厨房,一个擦桌子,一个拖地,分工明确且特别勤快能干,看到我在拍摄她们,还赶紧凑过来抢个镜头。活动过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回到寝室,一般八点钟,小家伙们就已经进入梦乡了。老师每晚都要去教室里开个会,总结一下当天的教学情况和孩子们当天的状况,之后回到宿舍备第二天的课。有两天晚上这里停电,他们说这儿电压不稳,常事儿。除了操场上忽明忽暗的路灯,也不知为何只有它还亮着,其他地方一片漆黑。见此状,我虽不习惯,也只有躺下早早入睡。

  因大部分孩子的家距学校较远,所以除了周末与假期,小家伙们每天都住在学校。一来方便老师照顾与管理;二来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相对不错。当然,住校也存在客观因素的局限性,这儿的桌椅很简陋,孩子们上课、吃饭都在课桌上;这里经常没有热水,时不时晚上还会停电;山上的深夜非常冷,被窝因长时间潮湿的天气,捂出了一股子霉味儿;公共厕所离孩子们的宿舍和教师宿舍都挺远,晚上小朋友们上厕所需要约上两三个伴儿,打着手电筒组队前去。这是一群最天真可爱又令人心疼的孩子,他们缺乏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在成长的道路上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与教育。他们需要启蒙,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更多物质资源,和更多的关心与关爱。

  说到留守儿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问题,6000多万留守儿童,加上3600多万的流动未成年人,总数在1亿左右,大约占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但中国留守儿童数量一直都是估算,缺乏权威数据。当然,造成留守儿童的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偏远地区经济落后所致。2012年3月19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66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维西县成为国家重点扶贫对象。俗话说,治贫先治愚,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贫困地区的重中之重。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健全、自信、积极开朗的精神面貌,这是支教者追求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也是我国根本的扶贫之策。

   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山上只呆了短短几天便匆匆返回。但这几天对我来说却是一段非常珍贵的记忆与回忆。当初美好的想象和初衷,与真正乡村的支教生活其实大相径庭。现在,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当初为什么去维西?是满腔热血的冲动,还是想踏踏实实地做点努力、做点贡献,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更多的是去体会与感悟。我非常敬佩当地支教老师在简单枯燥的生活条件下守住了一份信念,面对激情和冲动退去后仍然坚持在教育道路上的执着与淡然,这份决心难能可贵。不记得是谁说过这么一段话:有一种生活,你若没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若没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若没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回来后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去支教,答案很简单:这是一份爱的传播。其实我并没有要去拯救教育或是拯救他人的崇高理想,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摄像机,把山区留守儿童最真实的生活现状通过传媒的方式呈现给更多人,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关注到,哪怕这个积极的影响最后只帮助到一个小孩,可或许这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也说不定他长大后能改变这片热土呢……

  正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每个志愿者都是一把泥土,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团结在一起与无数把泥土汇聚,成就一座座山峰,一条条山脉,一片片巍峨的群峰。(作者:贺子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