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现代四愚公” 6年凿出一条5公里长进村公路

07.12.2016  23:39

邓招财走在他们自己修建的山路上。

  侯寿高少年时在中学课堂上读到《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虽然被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但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和他一样,劈山修路建家园。 2006年起,侯寿高和3个村民一起,用自己的双手耗时6年凿出一条5公里长的进村公路,被人们称为西畴县的“现代四愚公”。

  4村民6年修山路5公里被称愚公

  2006年夏天,为了改善恶劣的居住和生活条件,28岁的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乡肖家塘村村民侯寿高与同村村民姚仕斌、邓招财、姚光金,四户人家每家出一个劳动力,自己动手修路。每日早晨8点出门,天快黑时才收工回家,除了极端恶劣天气,全年无休。就这样,一坚持就是6年之久,砸坏了十余把铁锤,愣是在大山深处凿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进村公路。他们被人们称为西畴县的现代四愚公。

  西畴县是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也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不是亲自去到肖家塘村,在“现代四愚公”用双手修建的这条长达5公路的道路上亲自走一走,很难理解他们在那6年期间经历的艰辛。

  “路修通前,村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养猪要送出去卖或者种地需要买化肥,都只能靠纯人工背着在山上爬,以前村里有12户人家,后来因为居住条件太过恶劣陆续搬走了。”侯寿高说。

  “只要路是通的,就算今后年轻人都出去发展了,以后也有家可回。”61岁的邓招财在修路过程中,他的一个手指被石头砸断致残。

  一开始,“现代四愚公”的修路资金是靠自己筹措。起初,每家各出500块,再加上村里的公费,一共只有4000元的资金,但一开工,这些钱很快就没了。“开工的前三年,修路基本靠各家卖猪、鸡,以及向亲戚借钱来维持。”侯寿高说,“2009年底,当时的西畴县委书记有一次路过这里,看到我们4个人正在修路,了解到具体情况以后,政府开始陆续在修路的炸药、开炮眼以及道路的水泥灌溉方面给予我们补助,我们的负担才得以减轻。”6年间,四家人一共筹措了10余万元的资金,在政府的帮助下,2012年,这5公里长的进村道路完成水泥浇灌,正式通畅。

  传承发扬西畴精神 村民让梦想变成现实

  “现代四愚公”所代表的,正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以及“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西畴精神。

  而在西畴县,像“现代四愚公”一样,勤劳而又朴实的老百姓大有人在。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蚌谷乡木者村村民,就发扬西畴精神,将怪石密布、乱石丛生的一片叫做摸石谷的石头旮旯地,改造成可供种植的土地;兴街镇龙江村的石漠化治理也初具成效,乱石地早已不见了踪影,初冬时节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的山林;西洒镇岩头村的村民,在村小组长李华明的带领下,历经12年的挫折与艰辛,硬生生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1公里的进村道路,并且从4公里外的地方引来自来水,祖祖辈辈的通路梦想,在2014年1月终于变成现实……

  今年投入扶贫资金超30亿 12万贫困人口将按期脱贫

  西畴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据统计,到2014年底,全县还有3个贫困乡镇、23个贫困行政村,68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469人,贫困发生率达11.06%。

  但通过西畴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当地政府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和“四到县”项目,2015年,整合资金1.83亿元,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和1167户457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2016年,西畴的2个贫困乡镇、13个贫困行政村、1万名贫困群众有望脱贫退出。

  据了解,今年以来,文山州深入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初步估算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亿元以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439户26942人,100个贫困行政村、12个困难乡、12万贫困人口将按期实现脱贫出列。2017年文山州还将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确保文山、砚山、丘北、西畴4个县市、13个乡、110个行政村的12.9万人脱贫出列。

  云南信息报 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