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10人中有1人患糖尿病 "久坐族"当心变"糖人"
“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的最新数据为11.6%,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义诊现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苏恒主任医师说,糖尿病不仅是老年人会患,现在连小孩子也越来越多,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就患上了糖尿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摄入的热量太多,而运动太少,成了“小胖墩”,进而发展成“小糖人”。
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11月14日是第十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共同关注糖尿病”。今年世界糖尿病日来临之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在该院举办“共同关注糖尿病”义诊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知名糖尿病专家咨询义诊、专科护士专业健康指导、血糖检测、血脂检测、血压检测,并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科普资料。
苏恒说,糖尿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了糖尿病,遗传的因素没有办法改变,但是生活方式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糖尿病可以预防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年龄的增长等,都和糖尿病的发病增加有明显关系。
危害
多种并发症会致残致死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来自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的并发症、大血管的并发症。”苏恒说,微血管的并发症导致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肾脏的并发症导致肾病,肾功能不全,很多病人需要透析,甚至需要换肾;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脑梗塞,这些都与糖尿病相关。所以糖尿病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是一个主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因素。
对于并发症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其发生,已经发生并发症的要延缓其进展。所以普及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知识,尽早地筛查、尽早地诊断,控制血压和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最好的。
饮食
平衡摄入与消耗的热量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苏恒说,总体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平衡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均衡,合理搭配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比例,达到均衡的营养状态。有一些食物,比如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建议吃。
绝大多数不太剧烈的运动都适合糖尿病患者,如快走、慢走等,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糖尿病患者,比如有较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比如打太极拳等。
误区
胰岛素会成瘾终身使用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肯定是需要打胰岛素治疗,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不是所有的患者需要打胰岛素,也不是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不需要打胰岛素,根据病人的胰岛功能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来调整,选择适合病人的方案。
“胰岛素不会上瘾,也不需要终身使用。”苏恒表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误区,第一个是胰岛素会成瘾,有的病人说:“我一打上胰岛素,是不是一辈子都得打?”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的病人一段时间内需要胰岛素,如做手术、怀孕生小孩期间,过了这段时间可以换成药物。
还有一个误区是“打胰岛素是不是很痛,每天注射会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苏恒介绍,胰岛素的注射疼痛感是非常轻微的,病人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如需要胰岛素时,不要拒绝使用。
建议
改变久坐的生活方式
对糖尿病患者,苏恒建议:“管住嘴、迈开腿”,控制饮食、多运动。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缺乏运动消耗少了血糖就会增高。另外,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限酒,抽烟对糖尿病人的血管危害很大。
此外,生活当中还有几个通俗易懂的小窍门:宁干勿稀,多吃干的、少吃稀的,比如稀饭比起干的食物吸收就更快一些,另外粗粮比细粮转化吸收的速度会更慢一些,比如玉米面的比白面的馒头转化吸收会慢一些。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