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云南情

20.01.2016  14:26

在龙头山镇、茶马古道旁关心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在滇池湖畔、洱海之滨共话环境保护,在傣家竹楼、白族农家小院、困难群众家中与各族群众拉家常……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记着七彩云南、牵挂着各族群众——

2015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办公室发表新年贺词,我省各族干部群众惊喜地获知,在总书记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张与云南少数民族群众亲切交流的照片。伴着迎接新年的喜悦,自豪、感恩之情在“七彩云南”传递。

岁月如梭,情怀不变,云岭大地始终装在总书记的心里。当时光回溯,总书记心系云南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些探访的脚步、关切的目光、期许的话语,永远镌刻在云南发展的历史上,永远铭记在云岭各族儿女的心中。

总书记的民生情

大寒节令送大爱”。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直飞昭通,一路颠簸赶赴深山峡谷中的鲁甸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镇,来到受灾群众身边。习近平说:“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更好。

云南地形多样,灾害多发。无论地震还是泥石流滑坡,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都立即对救灾作出重要指示。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当日下午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首先便详细询问灾情和救援情况,要求“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

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牵挂着群众的安危,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在龙头山镇,习近平走进安置受灾群众的帐篷,嘘寒问暖。他和受灾老人手拉手坐在床边,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来到公共厨房,揭开锅盖,问“菜是自己买吗,是否便宜”。

7年前,还是在云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也曾走进受灾群众家。那柯里村是宁洱“6·3”地震的重灾区,恢复重建中,这里规划成了美丽的旅游小镇。在村头的李天林家,一进门,习近平便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看看他家的伙食,又来到房间,看看他家的住宿情况。

茶马古道旁,习近平与村民们拉家常,听到村民们说新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不太好”时,还热心地为大家伙儿出谋划策。习近平勉励大家:“我相信,有了党的好政策和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一定能走上致富之路!

这份牵挂,始终萦绕在总书记的心中。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当宁洱县委书记李鸿发言时,习近平立即问道:“现在(茶马古道)那条路还通吗?”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书记的嘱托,已经变成现实。如今的那柯里村已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道风景,不仅有本省的游客,还吸引了省外乃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的游客。村里近40%的村民都在从事旅游业,一间普通客栈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

凡是去调研,一定要去百姓家坐一坐,跟群众谈一谈。无论多晚多忙,一定要赶赴与群众的“约会”。2008年11月的一个晚上,刚刚从普洱飞到昆明的习近平,就从机场直奔鼓楼街道桃源社区,看望困难退休职工杨丽英一家。

当得知杨丽英和老伴每月退休金加起来不到1200元,女儿下岗卖冰棍、女婿靠打零工为生时,习近平陷入沉思,语重心长地说:“政府要感同身受,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走出杨丽英家时,习近平又转身握住老人的手,郑重地说:“衷心希望你们的生活能得到改善。我相信,你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向贫困宣战”,云南是主战场之一。云南省目前仍有574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首位。“相信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平实的话语,传递出的是浓浓温情和无限关怀。

总书记的民族情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紧张的云南之行中特地挤出时间,亲切会见了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

这是一次惦记在心、期盼已久的见面。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情况,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习近平接到信后当即给他们回信:“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在滇池之滨,习近平握着“老县长”高德荣的手,详细了解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大家一同围坐在长藤椅沙发上,观看反映独龙江乡巨变的短片。

大雪不再封山,第一次走出独龙江乡的两位独龙族妇女,用独龙族语言为总书记唱起自己编的感恩歌。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独龙族人口不多,却是56个民族的平等一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骄傲尊严地生活。”习近平勉励大家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从大雪封山到公路畅通,从与世隔绝到村村全部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网络,从贫困落后到重楼、草果、独龙牛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兴起,独龙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一步登天”。总书记深切牵挂着的独龙江之巨变,是彩云之南4700万各族同胞、26个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创繁荣幸福的一个生动缩影。

7年前也是一样。习近平来到云南的第一站,就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恩村,探望居住在这里的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同胞。在老党员岩光家中了解情况时,听到竹楼地板在大家的踩踏下吱呀作响,习近平不禁放慢了脚步,细心地提醒大家:“轻一点,人上来少一点,别踩坏了老乡家的房子。

两次来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都对民族团结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2008年,习近平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要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实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015年,他进一步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希望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请总书记放心,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云南各民族同胞坚定不移。“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不仅是最具温度的话语,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总书记的发展情

两次赴滇调研,习近平考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依靠科技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优势。

2008年,经济形势严峻,习近平在调研过程中十分关注企业如何突破困境,化解危机。在云南白药集团和红云集团,他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牢牢占据主动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6年后,当他再次来到云南,看到力帆骏马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载货汽车畅销东南亚时,高兴地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希望你们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市场服务,牢牢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云南要走上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习近平的殷切期望。云南要发挥区位优势,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更是总书记站位全局的考量。

2015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考察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昆明火车南站。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的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多年来,习近平一直十分关注云南的对外开放工作。2008年在云南考察期间,他也专门了解过云南大通道建设情况,并鼓励云南抢抓机遇,多干一点。

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总书记为云南未来发展擘画蓝图、确立坐标,让云南的跨越之路和发展前景豁然开朗。

总书记的山水情

从滇池湖畔到洱海之滨,从万亩茶园到千年村落,云南的山山水水都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处,他都反复叮嘱:守护好云南的青山绿水,发挥好云南的生态财富。

2015年1月20日,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一个白族农家小院子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习近平和“四世同堂”的村民李德昌一家、村民代表拉起了家常,满怀深情地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总书记与大家郑重相约、立此存照。

2008年11月19日,在同样是九大湖泊之一的滇池之畔,气氛却颇为凝重。

滇池里还有鱼虾吗,水产品还能吃吗,渔民生活怎么办,滇池污染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习近平站在滇池海埂大堤上,看着蓝藻滋生的滇池,眉头微锁,不断抛出问题。

此役甚为艰巨,但一旦完成则居功至伟。”在听取当地干部汇报后,习近平鼓励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勐海的农田综合开发试点、西双版纳的热带花卉园,习近平为这里的生态科技农业点赞;在普洱的万亩茶山、石林的生态村落,习近平为当地群众日渐觉醒的环保意识而欣慰。他鼓励村民们,继续用好生态资源,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阔步前进。

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这是习近平对“七彩云南”寄予的一份厚望。

如今,曾经让总书记“皱眉头”的滇池治理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万亩茶山依旧叠嶂连绵,苍山洱海更加山清水秀;曾经让总书记舍不得离开的彩云之南,即将开启“十三五”的新篇章。随着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区位优势叠加释放,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战略机遇已经到来。

我们期待,在青山绿水间与总书记再叙云南情;

我们承诺,用跨越发展的“云南答卷”向总书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