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背包工作队” 动员群众搬出大山

30.06.2020  16:05

   原标题:云南怒江:敢打硬仗的扶贫“背包工作队” 全力动员群众搬出大山

  打赢脱贫攻坚战,易地搬迁是重要途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十三五”期间,当地政府计划实施近10万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可是有些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群众却宁愿穷在大山,也不举家搬迁,成了移民搬迁的“难中之难”。怒江州调派精兵强将组成15支“背包工作队”,1006名干部深入高山峡谷里的80个未摘帽贫困村,开展百日攻坚入户动员行动。

  6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已经回到原单位上班的三个扶贫背包队员再次相约,乘车前往泸水市古登乡深山里的一个村民小组。他们听说4个月前好不容易动员搬迁下来的傈僳族大叔贵生子,离开了安置新居回村办事,可却几天迟迟未归,担心他思想发生了动摇,就赶紧追过来看看。

  听到贵生子的承诺,背包队员们才放了心。想当初为了动员贵生子搬迁,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劲。特别是第一次见面,贵生子连门都没有让他们进。

  怒江州95%以上面积都是高山峡谷,耕地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实施近10万人易地搬迁,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可直到2020年2月份,还有20%的贫困人口未实现搬迁,为了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这最后的“临门一脚”,怒江州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背包工作队”,全力动员群众搬出大山。

  第一次进村,就吃了闭门羹,可背包队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走访村民,亲眼目睹了这里几乎没有一块平地的自然地貌,听村民们讲述一年只能收四五袋苞谷的光景,因为不懂技术,养的牲畜、家禽,常常莫名其妙地死光;因为交通不便,粮食、建材运到山上价格要翻番,综合生活成本是山下的两到三倍。贵生子的家已经成了危房,可他却没有能力翻修新建。不搬迁,“两不愁三保障”就成了一句空话。三位背包队员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再次登门贵生子家,他们不仅背着各自的睡袋,还给贵生子的小孙子带去了礼物。

  看着手机照片里的高楼大厦,配套的医院和幼儿园,贵生子一家人的态度有了松动。当天晚上,三位背包队员在贵生子家的地板上铺上自己的睡袋,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贵生子向背包队员们倾吐了自己内心的种种顾虑,害怕自己年纪大,不懂汉语,进了城不会说话怎么办?那么高的楼,不会坐电梯,上楼下楼怎么办?……这一天,三位工作队员陪着贵生子在火塘边一直聊到后半夜,从医疗到教育、从务农到务工,一笔笔给贵生子算经济账。

  第二天晚上,贵生子不仅留背包队员们在家里吃了晚饭,还拿出几床被子让他们盖着过夜。

  聊到第三天,贵生子终于打消了顾虑,也放弃了原来不想拆除村里旧房子的要求,同意举家搬迁进城。这天晚上,贵生子按照傈僳族的最高礼节,招待“背包队员”和乡亲们吃了一顿羊肉汤。

  贵生子的新家泸水市城墙坝易地扶贫安置点和谐社区是怒江州规模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居住着来自5个贫困乡镇2000多户近万名易地搬迁群众。搬到这里以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生子感到日子又有了奔头,他不忘背包队员,并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做客。

  截至2020年5月9日,随着福贡县最后一批738人搬迁入住县城江西安置点,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实现了“清零目标”。接下来,怒江州正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以保证这些久居深山的贫困群众能够真正过上踏实幸福的生活。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

  我们也期待着乡亲们能与当地的党员干部同努力,安下心、扎下根,生产生活实现蜕变。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新闻拓展:

  怒江背包工作队:

  为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怒江州组织了一批熟悉农村工作,懂民族语言的扶贫干部深入一线,宣传扶贫政策,动员群众易地搬迁,帮助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山高路远,扶贫干部们都自带背包,和群众同吃同住,因此被亲切的称之为“背包工作队”。

背包队队员的地铺。人民日报记者 叶传增 摄
云南会泽聚焦重点补短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云南网讯(记者 张雯)近年来,会泽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市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超常规举措,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累计脱贫70319户27206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7.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