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名志愿者争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代言人”

10.12.2014  13:45

      □ 通讯员 董锦霞

      人民路和建设路交汇的路口,是大理市城区车流量较大的路口之一。这两天,在此维护交通秩序的岗位上又多了位个头不高的姑娘,她就是20岁的文明引导员苏曼丽。她一边挥着小红旗指引,一边听交警介绍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该怎样处理。

      小苏告诉笔者,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市民和非机动车按交通法规通过路口,不要逆向行驶和闯红灯。“原来周末都干些什么呢?”笔者问道。“宅在家里上网呗。”苏曼丽脱口而出,说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你问我周末起大早来站岗什么感觉?我也是大理人呀,为创建文明城市出点儿力,没啥说的。

      一句“我也是大理人”,道出了千千万万和苏曼丽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共同的心声。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不论是占用周末还是奉献假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大理市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上,他们从来没有缺过一次席,喊过一声苦。

      在如今的大理,志愿者们演绎着“大爱之城”的新鲜内涵,31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站,3.97万人的志愿者。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中,青年志愿者成为了大理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

      在传递爱的接力中,一直有他们的身影。当你来到大理州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里,会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守候在这里,为不熟悉医院环境的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提供服务,搀扶和帮助老弱与行动不便的病人上下楼,耐心地接受病人咨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就读于大理卫校的杜霞是这些志愿者其中的一名,在放下医学书籍、走进医院这个自己梦寐以求的行业的第一天,就是从最基础的导诊志愿服务开始的。大理州医院团委、护理部与大理卫校团委联合开展的“志愿护理服务”活动,先后五批共有580名来自大理卫校的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和其他课余时间到医院参与志愿服务,为患者导诊、剪指甲、梳头、陪同检查,陪患者聊天、读报等,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在传播公益的行列里,同样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指导少年儿童正确应对人身伤害、帮助独居老人和生活困难户解难题……百余名旅游志愿者活跃在大理古城街头,开展问询、帮助、解决游客困难等服务,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也展示和宣传了大理旅游。在城市环境“美容师”队伍中,也一直有他们的身影。洱海保护治理、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三清洁”活动……让满眼好风光延续更久。铲除城市“牛皮癣”、清洁公交车站台……给市民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每每看到“小红帽”、“黄马甲”出现,大家都知道他们又来办好事儿了。广大青年志愿者都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来,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文明的内涵,弘扬了志愿服务理念,用自己的热情,为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出了青春力量。

      近年来,大理市全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文明程度。完善领导组织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全市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组,市文明办成立了大理市志愿者协会,31个社区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实现了志愿者招募、注册、活动、记录的电子化管理。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模化。加大组织市辖区公职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大中专院校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力度,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97万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把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帮教对象作为服务重点,着力在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家政服务”、“爱心送考”、“保护洱海”、“文明出行”、“文明礼仪”、“邻里守望”、“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全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累计超过了50万人次。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以及文明行业考评体系;推行星级化管理,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评选表彰。“保护洱海”志愿服务活动,被列为2013年全国100个重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之一。

      目前,大理市的青年志愿者们正积极活跃在交通协勤、帮困助弱、卫生服务、环境整治、信息咨询、文明督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热情的服务,树立和展示了文明、和谐的大理形象,志愿者队伍如火如荼的各种活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的精神面貌,成为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支中坚力量,助推着大理市的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