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专家建议: 老年人出门锻炼别太早

27.09.2015  11:10

秋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

近日,年仅34岁的阿联酋迪拜王子拉希德突发心脏病去世,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心脏健康的关注。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今天是“世界心脏日”,专家坦言,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尽管适量的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是猝死的高发季节,专家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础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大清早就出门锻炼。

心脏性猝死难抢救

识别高危人群预防是关键

省一院心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范洁教授介绍,根据欧洲心脏病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中,心脏病的发病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但遗憾的是,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减少。范洁坦言,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心脏性猝死发生在院外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因此,找出与猝死相关的高危因素,识别出高危人群,对猝死的预防尤为重要。

在猝死的病因中,冠心病占了首位。其次,有心衰的病人是高危人群。”范洁说,在这两种病因中,以老年人居多。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也会发生猝死。

范洁建议,对于这几类高发人群,应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如果已经患上冠心病,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减少猝死发生的几率。此外,对于心衰的患者来说,左室射血分数(EF)值小于35%,也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可以通过规律抗心衰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埋藏式的心脏除颤仪,能够预防猝死的发生。

适量运动别超负荷

老人11时后再出门锻炼

生活习惯上看,造成猝死的一些诱因,也是可以尽量避免的。”范洁表示,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需要适度解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学会劳逸结合,自我调节,适当放松。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不要暴饮暴食。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住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此外,保持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范洁特别提醒,适量的运动并不是说每天一定要跑到多少米,这种运动目标反而是不科学的。“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心脏的负担会加重,反而会增加猝死的发生率。”范洁说。

对于如何把握运动的量,范洁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说,当运动时,心率达到年龄加100的数值,就应该停止。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分钟的心率达到年龄加90的数值时,就应该停止锻炼了。

范洁特别提醒,秋冬季节更替时,也是猝死的高发季节。在冬天,许多老年人都喜欢起个大早锻炼身体,但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非常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天冷就别出门了,非出门不可,也一定做好保暖措施。”范洁说,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季节不妨等到上午11时气温升高后,再出门进行适度锻炼。同时,定期做体检,也能有效帮助预防猝死。

心脏病突发时

尽量保持原状态别活动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种方法,教患者心脏病突发时如何自救。“如果胸口剧烈疼痛,从沉睡中痛醒来,立刻口含10粒复方丹参滴丸,或者2片硝酸甘油。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

对于这种自救方法,范洁坦言,有一定科学性。“突然出现心脏的剧烈疼痛,如果无法缓解,下一步就是心梗,继而就会导致猝死。”范洁说,这种情况下的确可以服用丹参滴丸和硝酸甘油。但是无论患者本人是躺着或是坐着,都应该保持原本状态,不再活动。这样才能减低心肌的耗氧量,减少很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于猝死你应该知道的事

猝死的定义:在一小时内发生的病人突然的自然死亡。(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猝死的原因:80%以上由心脏病引起,20%由脑血管、消化系统或者其他疾病引发。

极难抢救:64%的猝死患者没有临床先兆,心脏性猝死发生在院外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

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10万分之1.4,男性是女性的4倍还多;从年龄分段上看,老年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猝死发生率大约为10万分之3.8。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面临着心脏性猝死,平均每天大约有1500人面临着猝死的危险。

由于人口基数大,从绝对数据上看,我国猝死的发生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春城晚报 记者 孙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