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寺登街

19.11.2014  13:19

      □ 李亮花

      车子爬过蜿蜒盘旋的山路,曲曲折折的弯道不止十八个,经过一路颠簸,在你稍感疲倦时,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子便呈现在眼前。坝子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夏葱葱郁郁,花朵漫山遍野,一片生机盎然;秋天则是满坝子飘香的稻谷像一块金色的地毯;冬天,飘雪的村庄银装素裹。每一个季节都是美的,都不容错过,这就是古镇沙溪,它坐落在剑川县南部,是远近有名的鱼米之乡及歌舞之乡。

      而有名的寺登街便位于沙溪坝子中心,清澈绵长的黑氵惠 江犹如一条闪亮的腰带,把这块富饶的宝地装扮得更加优美。远远望去,寺登街古树苍苍,灰瓦雕花的白族建筑古朴而幽静,潺潺的溪流在房前屋后欢快的流淌,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雅画面。

      沙溪古镇寺登街的名声早已在外,它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保留着完整无缺的旅店、寺庙、戏院、寨门。寺登街也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这里是古代通往南亚的国际通道。但是,它就如一位躲在深闺捧着书本沉思的姑娘,不因尘世的变迁,不因外界的纷扰而改变自己。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它都是那般宁静及祥和,宁静得能听见心底的声音。

      作为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剑川人,只要一回到家乡,无论如何都得去趟寺登街。套上妈妈做的绣花鞋,穿上棉布长裙,踩着脚下经岁月洗礼磨得发亮的青石板,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抚摸着粗糙而古老的木头,闻着格子门散发出的清幽而亲切的味道,慢悠悠的穿梭在寺登街古老而又新鲜的街道,让时间在指尖不知不觉悄然流逝。

      偶尔的一声马铃声,让人恍惚,仿佛回到了古时光,依稀看见来来往往的马帮蹄声疾驰,赶马大叔叼着烟斗甩着马鞭,嘴里吆喝着,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马铃声,一缕缕旱烟呛鼻的味道,古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中飞舞,头顶的天空是那样的清澈,拥挤而嘈杂的街道,热闹的古戏台在唱着不老的传说……现如今,千年的古树、斑驳的墙面、古朴的戏台在默默地诉说着寺登街曾经的繁盛。

      走累了就在四方街路口吃一碗李家奶奶的凉粉,滑滑的、软软的、香香的,这个味道多少年都没有变过。偶见放学归来的三五小孩捧着雪白绵软的棉花糖,忍不住买来一支吃吃,甜美的味道,那可是童年的味道啊!当然,在这个古朴的街道,你也能喝到正宗的咖啡呢!对!是58号小院,台湾同胞开的,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她说:“这儿的阳光很温暖,能融化人的心。”还有她亲手烤的饼干,你也可以尝一尝。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在古戏台下不紧不慢的拉着二胡,曲调亦忧伤亦欢快。一为穿着白色长衫的老者则在画着画,旁若无人,笔下的画如纸上开出的花瓣。木雕小店的店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总是见他戴着耳机埋头雕刻,那般专心,犹如在雕刻时光。绣花制品的小店偶有外地游客光顾,本地人大致是不买的,这儿的白族姑娘、大妈、老奶奶个个都是绣花高手呢!古朴的客店里,时常有三五外地游客在悠悠的喝茶,轻声细语地聊着天,仿佛惊怕着古老的灵魂。

      站在参天古树下,炫丽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那飞檐翘角的古戏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及沧桑,那上面到底有多少光鲜的画面,有多少人在此演绎过自己的悲欢离合,在这时刻,只见时光中绚烂的光彩在流动。

      用土砖加简朴的木头搭建的东寨门古貌依旧。赵家的四合五天井大院、欧阳家的三坊一照壁大马店及兴教寺则时常敞开大门,欢迎游客的到来。赵家大院的主人们已经习惯了时常有陌生人的到来,不用买门票,如需解说则是可以随便付点钱,去过几次,很少见游客出钱,但是,主人依旧欢迎着客人。那口长满绿茵茵青苔的古井在幽幽地诉说着人间的沧桑及曾经的辉煌吧!

      兴教寺的建筑气势庞大,它是寺登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六百年的风雨沧海它依然矗立在那儿,这恐怕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白族人民的聪慧吧!古老的玉兰树横卧院中,绿油油的树叶撒落了半院子的荫凉,白白的花瓣飘落着历史的芬芳。寺院保留下来的20多幅壁画,是白族画师张宝之作,据说,在文革期间,聪明的村民在壁画上抹了一层石灰,才得以使之保存下来。兴教寺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座白族阿叱力佛教寺院,当年,不知有多少的商旅马帮在这儿寄托着安康的祈福。

      暮色下,灰黄的灯光笼罩着冷清的街道,一切归于神秘而静谧。面对孤单而古老的老树,毅然独立的古戏台,苍老的商铺,历史的沧桑感不由爬上心头。寺登街的未来会怎么样呢?希望心中的寺登街不曾远离。听!那是马铃声,那来自古老的马帮的声音,它不曾走远。看!那是不眠的长明灯,在夜色里照亮着寺登街的过去及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