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扶贫攻坚侧记

28.07.2015  11:18

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

瞄准靶心精准施扶

——德宏州扶贫攻坚侧记

 

十二五”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区为重点区域,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民族特色示范乡、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和平台,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与信心不断增强。

三台山上看巨变

路通了、产业有了、教育也搞上去了,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一步跨千年。”  望着村前香蕉成林,菠萝蜜、柚子树成行的美景,芒市三台山乡允欠村村民赵勇总会忍不住感慨家乡的变迁。

三台山乡是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大山里的德昂族还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德昂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10年前,“吃粮靠返销、衣被靠救济”是德昂族群众贫困生活的写照。如今,走进德昂山寨,看到的是生活宽裕、村美人和的生动景象。允欠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德宏州多年来,瞄准靶心不断发力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共同发展的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十一五”期间,德宏州通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突破,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28个建制村和上海对口帮扶的55个德昂族聚居自然村全部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

进入“十二五”,德宏州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大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扶持范围由原来的28个村委会255个自然村扩大到5个县市42个乡镇161个村委会1458个村民小组,涉及总人口31.74万人。

据统计,德宏州已累计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资金10亿多元,实施了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自然村整村推进、建设了11个人口较少民族示范村、实施了6个建制村特色产业培育项目,并巩固提高5个扶持过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

兴边富民”美村寨

昔日的喊沙,古色古香的傣家竹楼,绚丽多姿的孔雀舞,韵味独具的民族织锦,方兴未艾的农民绘画让人流连忘返。今天的新喊沙,在兴边富民行动中,通过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保护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一个富有特色的美丽傣家村寨已拔地而起。

瑞丽市勐卯镇喊沙村,地处中缅边境,全村有农户327户1226人,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冬季蔬菜为主。2008年起,随着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喊沙村美丽转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群众收入大幅跃升。

2011年以来,德宏州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边境县市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4年来,德宏实施了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带动群众增收、具有示范作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基地;以整村推进形式重点扶持了71个兴边富民示范村建设,帮助76个自然村实施了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特殊困难等项目。据统计,共有9万多户农户36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受益。

整乡推进激活力

自从9家党员户带头种植了170多亩柚子后,如今种植面积已超过400亩,亩均产值超过7000元,总产值190多万元,全村逐步走上了小康路。”  瑞丽市户育乡明寨村党支部书记明其厚高兴地说。

户育乡总人口7870人,贫困人口占到了58%以上。过去,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脱贫增收难。2013年,户育乡启动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短短两年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2011年以来,德宏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要求,选择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的户育乡、平山乡、江东乡等6个乡镇为整乡推进试点乡,将其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6个整乡推进乡镇发展种植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3.7万亩,初步形成了乡镇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

实施“素质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乡土人才。截至目前,培训农村劳动力340期10900人次。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专业协会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地群众纷纷“点赞”:“有了致富路,脱贫之路越走越宽了。

让9.7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德宏州副州长孔勒干表示,德宏州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梁河县、陇川县、盈江县、芒市4个片区县市脱贫摘帽。

出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