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漾江之畔 品味美丽乡愁

25.03.2015  14:01

——多民族作家艺术家走进漾濞文艺实践活动侧记

□ 记者 辛向东

由漾濞县委、县政府与民族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多民族作家、艺术家走进漾濞文艺实践活动于3月18日至22日举行。

来自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华文学选刊、诗刊、文艺报等国家级文学报刊以及云南省、大理州的20余位民族作家、艺术家欢聚在漾濞江畔,走进苍山西坡大花园,流连于千年古县城,踏勘着悠悠博南古道,寻找和品味着那一份浓浓乡愁……

感受漾濞的人文自然:

漾江逶迤,田园入画

苍山钟灵,漾水毓秀。历史留给了漾濞丰厚的遗存,自然赋予了漾濞独特的景观,民族造就了漾濞浓郁的风情。

漾濞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得天独厚的点苍山西坡面积约280平方公里,是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苍山洱海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漾濞县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关风景区,雄奇秀丽的点苍山,碧波荡漾的漾濞江,石板古道上的马蹄印、青山碧水间的马帮铃声,灿若云霞的马缨花,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一山一水,一枝一叶皆可入画。

来自全国、全省、全州的民族作家、艺术家们一踏上漾濞这方风水宝地,真的是“”了。

我们来到大理,来到漾濞,就感到特别舒服,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到处是绿油油的山,清凌凌的水,一坡一坡的烂漫山花,说我们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和大花园一点也不夸张!”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石一宁如是说。

在进行实践活动四五天的时间里,作家艺术家们心中的梦想被点燃了,那份浪漫的情愫被激活了,他们漫步在漾濞县的老城古街,攀爬上苍山西坡的百里花海和石门关的崇山峻岭,穿行在秀岭千亩梨花间和蓊蓊郁郁的光明村核桃树下,走进革命老区,踏勘在崎岖的滇缅路和悠悠博南古驿站,感受“漾江逶迤,田园入画”,品博南古道遗韵,了解“红色记忆,历史丰碑”……每到一处,作家艺术家们都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手机,一次次按下快门,捕捉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定格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面对“百里西坡,锦绣山河”的盛景,《文艺报》记者明江吃惊地说:“这么高险的山峰,这么大片的花海,简直是人间的奇景!天地造化的世外桃源!”在光明村有着500多年树龄的核桃树下,《诗刊》的著名诗人杨志学用诗一样的语言说:“小小的核桃,这智慧的果实,浓缩着世界的乾坤,演绎着云南的传奇……

作家艺术家们对漾濞的人文地理、山水风物赞叹不已的同时,也衷心希望大理州和漾濞县保护好这一方风水宝地,充分挖掘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积淀,让这里的生态美景、历史传奇谱写、绽放出如马缨花般灿烂的文明新花!

寄语漾濞的文学创作:

群体崛起,指日可待

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作家艺术家还与大理州、漾濞县的作家艺术家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和改稿会。

漾濞空气新鲜,地位独特;有苍山漾水之跌宕,有茶马古道历史之厚重,有各民族融合之多彩,有核桃、杜鹃、梨花之奇秀;是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县,也是一个生态保护得非常好的县,所以产生了很好的文学滋养,加之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文学队伍日益提升扩大,文学创作成绩可圈可点!”中华文学选刊主编谢欣发自内心的说。

作家艺术家们了解到,漾濞文学创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90年代末、新世纪初,漾濞文学较前一时期出现了新的发展与进步。从2005到2015,漾濞文学走过了从始未有的、不平凡的10年。在这10年里,县文联机构从无到有,从县委宣传部内设部门到独立参公管理单位。文艺载体从《漾濞时讯》的不定期副刊到《核桃源》文艺月报,再到《核桃源》大型文艺期刊;文学写作者队伍从2005年全县州级作家协会会员3人,到现在的拥有中国作协、省州作协会员近30人,并且每年都有新的递增。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数量从2005年全县作者在州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三十篇,到后来的上百篇,到现在的每年数百篇。在漾濞大地,文学,正在成为一种气候,一种气场,滋养和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文学爱好者们真正走到文学写作的路上。

作家艺术家们对“漾濞作家群”的兴起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多年来漾濞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漾濞本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漾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同时,作家艺术家们也衷心希望,漾濞的作家群更进一步直面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人生,多读经典、读好书,厚积薄发;要耐得住寂寞,扎根于丰厚的社会生活;要跳出漾濞看漾濞,跳出漾濞写漾濞,以更广阔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创作出更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文学艺术佳作,走出大理、走出云南,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